总期
本期作者孔德禄,原武威市抗旱防汛办公室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武威市儒学会会员、甘肃省水利学会、武威市水利学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7篇。曾参与《武威市志》(水利篇)和《武威市水利志》的编纂工作。还曾参与全球《孔子世家谱》(武威部分)的续修工作。赋闲后,搜集整理并刊印《凉州民间文化撷英》1—5集,以及《皓首随笔》、《家族风尘记》、《古稀翁诗词集》、《一斛珠》、《古今奇葩诗文欣赏》、《中医中药故事集锦》、《桑榆放歌》等已经与读者见面。上述大部分作品被武威市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陈列。
中医中药故事连载之二《中医“医圣”张仲景的故事》
作者孔德禄
五、破除迷信救农妇
在古代,民间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趁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每次遇到他们装神弄鬼,他就出面干预,并用医疗实效来驳斥巫术迷信,奉劝人们相信医术。
有一次,他遇见一个农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之忧。”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经过对病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研究出了治疗方法,决定用针灸疗法为病人治疗。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妇人的病慢慢地好了起来,疑神疑鬼的症状也消失了。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一段时间后病就痊愈了,病人和家属以及周围邻居,对张仲景的艺术非常钦佩,从此以后,这里的老百姓渐渐地都信仰医术了。
六、张仲景羞辱府台
东汉年间,河南南阳有个府台干了很多坏事,提起他人人都恨不得剥其皮食其肉。这年,府台的女儿生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怎么也治不好。听说张仲景医术了得,他便派人来请。
那阵子,伤寒病正蔓延,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地到乡下给老百姓医病不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其子常年随父学医,也是个知名的医生。来到府衙,他询问小姐的病情时,府台夫人没张嘴,泪先落下来,她说:“女儿茶饭不进,还不停地呕吐,我可怜的儿,面黄肌瘦的,怎么办呀!”那时候,年轻郎中给女子看病,是不能见面的。只能隔着帘帷把脉。他把了好久,心里不觉好笑:这病竟没人看得出吗?原来府台的女儿怀孕了!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位尚未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有喜了!”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命家丁把他痛打了一顿。张仲景晚上回来闻听此事,气得胡子打颤。他问儿子:“你果真看得准吗?”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八九个月了。”张仲景眼睛一转,计上心头。
第二天,张仲景邀请了邻居作伴,带着礼品,来到府衙,恰好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了府台,深施一礼,说:“在下张仲景,昨日,不肖之子医理不明,出言不逊,望大人海涵!今天,小人一来赔礼道歉,二来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府台一听大喜,礼让张仲景入内。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他暗用右手小拇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给小组把脉。张仲景一把脉,此女果然已身怀六甲,就对病人说:“张开嘴,看看舌苔!”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拇指,把药弹进小姐口中,又叫人端来开水,让小姐喝下。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药到病除,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就会完好如初。”府台十分感激,摆上酒宴盛情款待。他刚端起酒杯要敬张仲景酒,耳房就传来了小姐的呻吟声,府台有些诧异,张仲景淡淡地说:“这是药力到了。你放心,令爱顷刻就会好的。”话音未落,只听“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惊呆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那些绅士名流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偷偷地发笑。张仲景为老百姓出了口恶气,然后拂袖而去。
七、妙手回春
有一年春天,张仲景到伏牛山采药,路过一个村子时,听见一座草房子里传出哭泣声,外边站有几个人,个个面带愁容。他便上前询问出了什么事?一老者回答说:“这家老两口儿就一个独生子,不知得的啥病,起初发了几天烧,接着全身黄得透亮,茶水不进,看来是不行了。”说着连连摇头叹息。“有病为啥不赶紧请医生给治治呢?”张仲景又问道。“唉!”老人长叹一声,说:“难呐,穷人得了病无钱看病,有点本事的医生请不来。出钱少能请来的,又治不了病。你说,这不是硬叫病人等死么?”张仲景听罢,说了声“我进去看看”。他走进屋子,见床上躺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面色蜡黄,气息奄奄。孩子的父亲双手抱头蹲在地上,母亲守在床头直抹眼泪。张仲景上前说道:“这位大嫂,不要难过了。我是进山采药的医生,刚才路过时听人说孩子得了重病,让我看看好么?”正在悲痛欲绝的老两口子,猛然见到不请自来的医生,好像天上下来一个神仙,惊奇地望着张仲景一时却说不出话来,接着“扑通!”一声跪下了,说:“快……快……救救我的儿子!”张仲景连忙将他两人搀起,说:“快快请起。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张仲景详细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又为病孩诊脉,看了看舌头,按了按肚子,便对两位老人说:“孩子得的是黄疸,属于谷疸,是因湿热两邪侵染引起的。起初恶寒发热,很像感受风寒,不几天就出现白眼珠发黄,接着全身发黄,尿黄,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解出的大便却发白。是不是我说的这种情况呢?”“是的,是的,你说的对。”病孩的母亲回答后,焦急地问道:“医生,孩子的病还有救么?”张仲景说:“有救的。”“我开个药方,你快去街上药铺抓“栀子”、“大黄”这两味药。我去野外采“茵陈蒿”和“败酱草”,然后将四味药兑在一起煎煮后让孩子喝下,服用几天后,黄疸就会退去。”病孩吃了几天药后,黄疸渐渐消退。张仲景根据病情又用药调理了半月后便痊愈了。
山里来了个能起死回生好医生的消息不胫而走,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前来找他看病。他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住些日子,救活了许多垂危的病人。和山里人混熟了,人们才知他就是当过长沙太守,“坐堂行医”的张仲景。有人编了顺口溜唱道:“张仲景,真好人,不做太守当医生。不图名来不为利,心中只有老百姓。张仲景,医术精,药到病除活人命。品格高尚人人赞,济世活人救苍生。”
八、用“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一天,来了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师傅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晌,一时竟没了主张。张仲景站在一旁,见师傅束手无策,便开动脑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对师傅说:“学生有一法子!”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橙橙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团块。待其稍冷,张仲景便把它捏成—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出,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张仲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后来,张仲景在总结自己治疗经验,著述《伤寒杂病论》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叫“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结硬难解的病症,此方备受后世推崇。
往期精彩文章
孔德禄:中医中药故事连载之一《中医“医圣”张仲景的故事》
孔德禄:中医“始祖”扁鹊的故事连载
孔德禄:中医“始祖”扁鹊的故事连载(二)
欢迎来稿
{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摄影绘画·旅行见闻}
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