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饮食 > 从儿子生病史说起,谈谈一些看法,希望对其

从儿子生病史说起,谈谈一些看法,希望对其

发布时间:2018-1-19 11:36:47   点击数:

猩猩快23个月了,出生7.7斤的胖小伙,现在身高93+cm体重32斤+。春天来了,气温多变,他刚经历一次发烧,没用药自愈。恢复几天之后,突然很想去一些育儿网站的小宝宝同龄圈转转,看看其他宝宝们第一次生病的情况,宝妈们是否也如我当初那般焦虑、紧张呢?

果不其然啊,进了几个圈,发现很多宝宝感冒、咳嗽、发烧,“严重”的有支气管炎、肺炎、手足口、轮状病毒感染等,妈妈们的害怕、忧心,让我想起我的当初。因为我这一年半的经历,让我看到这些后内心感慨万千。尤其是见一些因为某些原因被严重的宝宝,我非常心疼,宝宝原本很可能不必经受这些。看到一些宝妈在不断寻医问药,我非常着急,因为大部分人都被错误观点误导,不知道究竟宝宝生病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了正确的认知,自然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

言归正传,先大概讲讲我宝宝的经历(以下列示温度均指腋下):

我儿子年5月份生的,母乳喂养,28天的时候因为黄疸还没有消退,医院,医生当时给开了三种药:茵栀黄口服液、宝乐安、思密达。宝宝吃了六天,黄疸退了些,但是自从第一天喂药后,宝宝开始拉稀,次数也变多。停药后还是拉,而且没有好转,持续医院问怎么办,给开了思密达和益生菌(当时是给了菲培康双歧杆菌),喂了后拉稀情况好点,但是停药后就严重,当时也不懂原因,知道用药多不好,但是拉稀让我很头疼,就这么继续喂着,一直喂到宝宝四个多月了,还是没好,周围宝宝纷纷攒肚子了,就我家每天要跟臭臭打交道多次。

家人曾多次建议我停母乳喂奶粉,我都不同意。但我对药物也丧失信心了,就干脆停了,让他拉着,每天我自己多喝水给他补液,看他发育什么的都挺好,医院。后来五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宝宝拉稀情况开始好转了,到了六、七个月的时候,次数变为一天只有一、两次了。中间在他四个半月的时候,有一天发现他有清水鼻涕,轻微咳嗽,就学宝宝树的做法,给喂葱白水喝,第二天宝宝就自愈了。

第1次发烧,5个月的时候,37.8℃,我当时吓得腿都发软了,家里当时没有备药,还好宝宝烧得不高,没有超过38℃,所以就物理降温,两天自愈。

八个月的时候,感冒,症状:流清水鼻涕、鼻塞、咳嗽,十天完全恢复。

第2次发烧,11个半月的时候,婴儿急疹,发烧三天,最高体温38.4℃,自愈。

第3次发烧,13个月,感冒发烧。最高体温39℃,持续不到两周恢复,自愈。

第4次发烧,14个月,最高体温39.1℃,五天完全恢复,自愈。

第5次发烧,15个月,最高体温未知,四天完全恢复,自愈。

15个月至21个月期间,有过几次轻微腹泻、流鼻涕、咳嗽、便秘,有一次夜间呕吐,自愈。

第6次发烧,21个月半,最高体温未知,30小时恢复,自愈。

第7次发烧,22个月半(刚刚过去的这一次),最高体温未知,两天恢复,自愈。

看了上面的简略记录,尤其那么多“自愈”,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据我所了解的,一般人听到我儿子的这些情况,有以下几种看法:

1、大多数的人对我的行为表示不认可:“怎么能这么大胆让宝宝烧呢,不怕烧坏吗”。

2、一部分人感到惊讶:“宝宝怎么能自己好呢?你儿子抵抗力真好”。

3、极少数人想知道答案:“你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方法吗?”

这三种提问,我分别做如是回答:

1、你们所看到的“大胆”,是因为我有把握,没有把握的人才会缺乏判断的能力,凡事求人,受制于人,在宝宝生病这个问题上,只能单向接受信息,自己缺少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更不用说,如何从所接受到的信息或知识中,辨别真假善伪了;不是发烧烧出脑膜炎或其他炎,而是脑膜炎或其他炎表现出了发烧的症状而已;

2、绝大多数我们所看到的症状,宝宝都是能自己好的,不是宝宝抵抗力好,而是我给了他自愈的机会,你们没有给这个机会,怎么知道宝宝就没法自己扛过去?

3、正确的认知下,才会有正确的方法,如何有正确的认知,我有我的途径,这就是我想重点讲的。

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上面的记录中,我有个转折点,宝宝第一次发烧,仅仅低烧,我就紧张不已,而后面感冒、发烧多次,我都是很淡定的。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至今,我都很庆幸,无意之中在天涯亲子中心看到的那篇帖子,也就是我签名档中的《如何应对宝宝发烧》,它就像一盏明灯,照进我心里,让我之前的众多疑问都有了答案。

其实当时在翻到这篇帖子之前,我读了不少育儿网站的一些发烧经历,也阅读了不少权威机构和人士讲述的知识,网站上颇有“经验”的父母们对体温的把握、用药时间的计算、用药次数的统计、宝宝的护理、去医院排队挂号求诊等过程和经验,看的我心烦意乱。我根本记不住这些,他们文字中透出的焦虑,让我对发烧有了更大的恐惧,但宝宝发烧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随着宝宝月龄渐长,想到发烧越来越近,内心的害怕与恐惧与日俱增,正如帖子开头所说:“还有一些类似的观点也非常普遍,比如发烧会烧出肺炎、脑膜炎等等,这些都是妈妈们恐惧发烧的原因,发烧已成为妈妈们的众矢之的,谈烧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这真的是我当时心理写照,可是当我看到“在整理分析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摆在了我的面前”这句话时,我顿时感到很好奇,发烧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只要你掌握这一方法,就会更加从容地面对发烧,对发烧也将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并因此获得战胜恐惧后的愉悦”,这个方法究竟是什么呢?我接着往下读,并一发不可收拾,楼主缜密的思维,细致的分析,独特的理论,吸引了我,并把我带入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看到了宝宝常见病的另一面:适应与代价。

楼主的理论来源于达尔文医学,而目前达尔文医学仅有的书籍是《我们为什么生病》,作者是美国R.M.尼斯博士和G.C.威廉斯博士。“自然选择和适应性代价是达尔文医学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帖子是从发烧开始说起的。我引用下帖子里的几段话吧:

在《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一书第三章传染病的体征和症状中第一个标题是:发热是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之一。发热过程中,机体释放出大量白细胞内源性介质LEM(leuko-cyteendogenousmediator)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御病原的感染。当整个发热过程结束后,此类病原对肌体不再会造成感染,机体由此获得了免疫。

马特·克鲁格(MattKingger),这位罗维雷斯研究所的生理学家认为:“已经有大量证据证明,支持发热是一种针对感染的防御性适应,在整个动物界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他认为,用药物控制发热,有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他在实验室里收集了一批重要的证据。他甚至还证明了,冷血的蜥蜴也可在感染时得益于发热:当蜥蜴被感染时,会选择一个温暖的地方使体温升高一些,大约2℃左右。如果找不到一个能使体温升高2℃的温暖的地方,则蜥蜴多半会死去。仔兔不能自己发热,因此一旦患病,它也会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去升高它的体温;成年兔能自行发热,一旦被退热药阻断,也多半会死去。”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到物种之中个体生存和繁殖的遗传差异都要受到自然的选择。也就是说“一切有利于基因繁衍的可遗传变异都在会得以保留并逐渐成为普遍特性,相反不利于变异的则被淘汰”。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发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出现各种儿童疾病中,可是,婴儿初次发热的普遍性用疾病来解释就会出现矛盾,因为疾病并不具有普遍性”,否则一旦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人都有严重缺陷,人类是无法像现在这样生生不息的。

“初次发热应该看成婴儿由母体向自身免疫转化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发热是机体为了获取抗体、建立自身免疫系统所必须经历的适应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不应该看成是抵抗力下降导致的生病”。如果人们把婴幼儿早期出现的发热看成后者,那么吃药打针输液在所难免,但如果把发热看成是前者,则宝宝的症状就会被加以保护和尊重,这也是由不同认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我儿子自愈那么多次,正是我在有把握的情况下,给了他机体充分的尊重,不做药物干预,让他自己完成了适应的过程,而代价则是宝宝在此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不适。

而在那篇帖子里,我也看到了相当大数量的反面案例,宝宝生病,没有被合理对待,而从适应角度出发,宝宝自我免疫的过程被破坏、阻碍,机体原来的正常过程被扰乱,就会反抗,表现出宝宝越来越严重或者频繁反复发作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有的宝宝用药后心肌受损、药物性肝功能受损、手足口高发)的情形,而宝宝经常自愈的则倾向于很少有“疑难杂症”。出现频率最高的例子,是宝宝由一开始的普通咳嗽,在不断用药后,演变为肺炎,医院,通常都是例行的输液。这些在帖子里、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宝妈们难道没有发现,我们周围小孩,输液的是不是太多了?肺炎的是不是太多了?难道我们的宝宝真的这么脆弱吗?难道中国人真的是东亚病夫吗?难道不用药中国人就没法生存了吗?

背后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们。帖子里质疑的声音也很多,占据主流的意见主要有两种:

1、帖子并不权威,如何让父母相信?

2、医院和医生,让孩子在家死扛的?

如果能看到帖子或者我这篇文章也有类似疑问,我给出我的回答:

1、权威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捷径,当人们无从了解真相的时候,会笃信权威,比如,我们不懂医学,医院是权威。但是,我想说两点:

第一,中国国情,现在滥用药物现象还是不算轻的;

第二,权威的结论,一般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深加工处理后公布于众的,人毕竟是主观个体,在分析过程中,难免受主观个体思维角度、立场、认知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结论与“真相”本身产生偏差。

引用一个小故事:王子出去打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主人。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

很多事情你看到的,未必是你想像的那样!

是的,很可能,我们平素看多了的、听惯了的“知识”、“经验”未必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甚至是对黑白的颠倒。即便是科学,从一开始就是对世界“近似”的描述,并不等同于世界本身。帖子除了篇幅不多的数据统计之外,则是大量的真实案例,有用药反复走不出循环的,有看帖停药宝宝自己恢复的,帖子是年10月份开的,期间我见证了大量宝宝自愈的事实,而这些,大多数父母是难以想象宝宝能有如此强大的能力。

权威是捷径,但或许,有时候,原始“数据”所要告诉人们的,并不总是与权威结论合拍。所以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能看到这些原始的记录,重新思考下生病的意义,有思考,就有可改变的未来。

2、医院是必须存在的,它是用来救死扶伤的,但不是滥用药的工具。帖子反对滥用药,医院,对事不对人,在必要情况下,父母没有把握的,必须及时就医!这也是帖子一直在着重强调的。

在其它群里建议别的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吃退烧药的时候,有人跟我谈到“科学”的问题,无外乎就是对出生于民间研究的莫大质疑。天涯,说到底就只是一个平台,天涯上的信息,有精华也有糟粕,就看阅读的人怀揣怎样的心态、抱持怎样的眼光去审视它了。我想,真正的阅读就是:放下一切偏见,静心聆听,而后表达观点,很多来势汹汹的反对者们,能真正做到这点的又有几个?

王人平有段微博是这么说的:很多时候,孩子所以磨蹭,正是对我们不断催促的抗拒,我们才是因,孩子的表现是果。因为催促的背后是不信任和控制,而不信任传递的是负面的心理暗示,而有多少控制又会遭到多少逆反,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顺从。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后,发现孩子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

孩子具有内在自我成长动力和秩序。

推及孩子生病,道理也一样。人体是个具有强大自组织能力的生命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环境发生着连接、沟通,连接过程中,有了差异,就会有“生病”,这是机体缩小差异的适应方法。父母不理解这点,就会产生不信任、焦虑、忧心,自然也会倾向于用药物这个武器“催促”孩子尽快结束“生病”这个状态。然而,就像上文说的,生命的能量在于不顺从,“催促”本身打断、破坏了自适应的正常过程,机体就会不断伺机反抗、逆反,以便接续、修复原来的过程。

如果我们了解了《我们为什么生病》,并且知道《如何应对宝宝发烧》以及其他“常见病”的本质后,当孩子“生病”时,至少父母能够知道,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则是害人害己而不自知的。

我再引用一段话: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探寻就是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毁灭、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不同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并引用史坦纳的一句名言:“请仅仅考虑我提供的观点,在你亲身经历中去验证”。

从恒星开帖到出书,我一路跟随而来,见证了大量感人的自愈经历,也深深体会到出书背后的巨大艰辛。

我儿子用药少,自愈这么多次,每次“生病”的症状都不算严重,并且恢复速度也很快,我家人一开始是反对我的坚持的,尤其我妈,当时恨我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呵呵。但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宝宝小小身体内蕴含的强大能量,也真的体会到了自愈带来的好处。

现在宝宝发烧,他们也医院或吃药的事情。但是传统观点在大多数人心中还是那么根深蒂固,身边的亲戚朋友愿意相信能够接受的不多,他们的孩子,遇到感冒咳嗽发烧之类还是选择用药,我对老家的治疗乱象也深感无奈,希望这种现状能早日改变。

天雨虽大,不润无边之草;

佛法无边,只度有缘之人。

随缘吧。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s/208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