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由于家长认为“新生儿黄疸不过是小问题”,不顾医生住院建议,强行要求黄疸值较高的新生儿出院,三天后,孩子变成“小金人”,差点命丧黄疸。
案例回顾
该患儿出院时出生第二天便被发现黄疸较高,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家长拒绝。出院时孩子胆红素umol/L,黄疸未退,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病(G6PD,俗称蚕豆病)
3天后,患儿再次因高胆红素血症、G6PD入院,经皮胆红素值umol/L,全身皮肤呈金黄色,像个“小金人”,偶有四肢抖动,测血中总胆红素高达umol/L,比普通黄疸患儿高了2倍。
院方立即予蓝光治疗和换血治疗。3个多小时后,患儿换血顺利结束,暂无任何不良反应,体内胆红素降到umol/L。
经过一周观察,目前患儿已恢复健康,顺利出院。
新生儿黄疸是小问题吗?
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确实是小问题,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持续3周左右会逐渐消退,最关键的还是多吃多排,很好护理。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3天出现,4-7天达高峰,程度轻,呈亮黄色。
但遇病理性黄疸时,往往就不是可以忽略、家庭护理处理的“小问题”了。比如以上案例,根据该患儿当时情况是急需换血治疗的,如果不及时换血,胆红素会进入大脑,导致胆红素脑病,对孩子的智力和今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科医生最担心的问题,偏偏又是家长们不清楚、容易忽略的情况。
在《中华儿科杂志》年公布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指出了发生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有: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脓毒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
专家共识中还谈到具体高危因素有主要危险因素、次要危险因素和危险性降低的因素,其中主要危险因素就涉及到了案例中的情况:
患儿在出生第二天即出现黄疸,估算时间大致满足主要危险因素的第二条“生后24h内发生黄疸”,同时还患有“其他溶血病(如G6PD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仍任性认为“黄疸是小问题”,坚持出院,医生千万多拦着,实在拦不下来必须要做充分的知情告知。哪怕冒着被家属认为是“危言耸听”的情况下,为了孩子的健康,儿科医生有时候也不得不受委屈。
目前二孩政策放开,年龄≥25岁的母亲越来越多,高龄妈妈诞下的宝宝也是需要各位医生更加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