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其玄妙
中医何其玄妙
闲来无事,谈地聊天,时事不及,哲理不辨,稍有异言,算是摇扇,风来气爽,风去爽散。
今天网上看到有人在推荐谈论中医之玄妙。谈论者是泰斗级人物。某大学哲学教授,某大学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某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某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光看着一连串的学术地位就能惊到四座。我要是个年轻人,肯定不论他讲什么都会佩服的五体投地。但随着年龄和阅历本人也已老叟了。对教授的言论有点那么点儿看法,不说出来有点违背自己的心理。写出来,聊而自乐。
一,某说:“中药在西方还没有被认同,他们还不太了解中医不是靠药治病,而是靠(药)方治病,药方是很多药在一起的调配,不是单位药的概念。因而结论是:中医治病在方,不在药。”
差咦。教授说的方,即是方剂。中医的方剂一般是多种药物也可能是一种药物,若是多种药物,细分起来应该有君,臣,佐,使的说法。再深刻些应该有入经之说,如入肝经,入膀胱经等。再深究应该有凉热温燥之分及药物的基本属性。若是一种药物的方剂那就是单方了。不少老中医也有仅用一味药治疗好疾病的案例。所以不能说是多种药物调配才叫方。
在就诊中常发生这样的事:一个病者分别在上午十点和上午十点半去二个老中医那里就诊,两个老中医开的完全不同的药方,而且每个老中医都讲的头头是道,句句是理。面对同一个病人的同一种病,而且就诊的时间也在同一个季节同一个时辰之内,二者的方剂却完全不一样,即便是用了同味药物其计量也不一样,可能一个是温补,另一个是俊下。但似乎都能讲出阴阳五行之相当玄妙的道理来,那么这个道理可以不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既然道理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看来,对一种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是没有什么标准的,那么谁来断定正确与错误啊。难道还需要有个包公吗?肯定有人说不需要包公,看疗效呗。
那好,就看疗效吧。那什么是疗效啊,谁来判定啊,一般中医的疗效判定标准是靠病人的感觉。感觉好些了,医生就会说:调一下方子再用几服药巩固一下就更好了,如此往来几次,直到病人不来就诊了,就算痊愈了。这个标准可行吗?感觉好了,症状消失了就算好了?我们且不过于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就按一般医疗常规来说。感觉好了不一定病就消除了,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假象。
例子。一个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很重,家里人是中医世家,给他用了几服药后发现黄疸退啦,家人逢人就讲,他几服药就治好了西医诊断出来而又无法医治并宣判死期的胰腺癌。结果几天后病人又黄了,几天后就死了。怎么讲?难道这个中医在说谎吗?不是。原因是这样的,胰腺癌引起的黄疸一般是很重的,但癌细胞过度生长后会坏死的,坏死后就脱落,原来堵塞在胆道内地癌栓脱落后就通畅了,梗阻解除后黄疸就减退了。但癌症还在生长啊,经过短期的生长又堵塞了胆总管。所以不几天就又黄了,由于病重结果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和用不用中药和用什么方剂以及中药用量都没有关系。它是疾病的病理自然过程。所以症状消失了不是病好了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一系列的人体病理变化都能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来证实的。疾病的痊愈应该有客观性的指标而不仅仅是感觉。
病人看了病后不再来找这个医生看了,也不一定就是痊愈了,因为病人医院或者别的医生去看病了。按照统计学的一般概念来讲,这个病人根本不应该在统计之列,没有任何统计学的意义。所以,看疗效是应该有标准的,没有标准的效果可以说是主观臆断,也就是说没有客观的指标。没有客观判断指标的治愈就是一个模糊概念。你看,在中医用药时。用什么药物和用什么方剂没有标准,药物用量也没有标准,全凭医生个人的经验和习惯。治愈的标准也不客观。但这种治病方法虽持久不断地延续几千年。可以说这不符合科学,但它符合中医的传统理念。由此看来中医的传统理念和现代的科学是相悖的。起码是不完全相符的。可以这样说吗?教授。
还回到方剂和药物上来说,没有药哪来的方剂?我认为药比方剂重要。一个再好的方子,把君臣佐使都放在一个砂锅里来煮,你能辨认出那味药的有效成分能用这个方法提炼出来?那味药物的有效成分提炼的更多或者根本提炼不出来,或者几乎提炼出来又被其他药物中和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和相抵消的作用?或者是各自发挥作用?这些谁能说得清楚?
请不要用难道你比老祖宗懂得还多这句话来反驳我。我们敬重老祖宗,但不刻板照搬老祖宗的遗产,老祖宗若看到现代的中医几千年来这样刻板的继承他们的基业简直要气晕了。师古而不泥古才是道理。其实中药不论方子有多好,它之所以能治好疾病就是因为方子中的某种或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起了作用。而其他的药物要么无用,要么起着调和味道作用,要么起到反作用或协同作用。
例子。青蒿,这个药物。它是中医治疗寒热往来的方子中的一种常用药物。中医讲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而在这些以青蒿为主的方剂中,从熬制出来的汤药中很难找到青蒿素这个有效成分或存量极少。但通过中国由屠呦呦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用了现代科学的乙醚浸提法,溶剂汽油浸提法和减压蒸馏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已经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对寒热往来的疾病的疗效是肯定的。而且它比以青蒿为主的方剂来治疗寒热病人更有效果。从而可以肯定的说:方剂中,很可能只是一种药物或者是少数的几种药物起到了效果,而不是整个方剂的全部药物。从这点看来药物比方剂重要的多。
另外,不要误解现代医学治病用的都是单一的方法或者仅靠一种药物,它用于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基本都是复合的,也就是教授你所说的方剂。中医只不过是在药物上用复方,而现代医学不但在药物上使用复方,而且在手段上更多。例子。心脏病,在中医看来,不论你疾病到任何程度都是熬药水冲服。有时也用刺激人中等手段。但现代医学就不然了,可以口服药,可以是一种药物,也可以是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可以注射用药,可以舌下含化给药。可以直接心脏用药,可以手术修复,可以电击可以介入也可以移植。方法和手段够多了吧。比中医的方剂如何?教授。在中国的大地上别说是一般老百姓即使是有着崇尚先祖的中医的家庭中,若遇到家中有心脏病人危机的时候,他首先是喝点中药呐还是要立刻送到设备条件医院去就诊啊?我想教授你自己会有答案的。
我们总不能享受着现代医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有效的诊断治疗,养生保健,防疫卫生等待遇,却在一旁大赞只有传统的祖国优秀的中医才是世间最高尚的医学吧。说白了,中医是传统医学,不论它有多么高深玄妙。这类的传统医学同时也存在于其他民族之中,几乎是慌蛮的古老非洲。只不过它们的语言表述没有汉文化表述的那么有文有章自圆其说而已。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科学不断的朝着世界万物的本来的自然规律前进,那些传统的东西包括医学在内都在不断的被去伪纯真,弃之糟泊存其精华。有的达到脱胎换骨的变化,有的几乎消失。都朝着科学的方向在不断发展之中。我们中医的精华可能要比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精华多了那么一点。但也达不到和科学分庭抗礼的地步。还是要回到自然科学的规范中来的。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有力的证据。它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认可,就是它的获得是从中药中得到启发,而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提纯和实验,从而既发扬了中医,又走向了科学。这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一条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的路子啊。可还是有人非要抱着老祖宗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原始循环的圈子里打转转,就是不想走出来。是不是走了出来就失去自己的价值了?我不敢一言而蔽之。
中国人有个习惯,什么都是老的好,一切都要向老的看齐,以老为标准。比如为了强调某个方子的有效就说,这个方子是古方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其潜台词是说我们老祖先在几百年前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某些病了,所以它现在还是很有效。岂知,食物越是最原始的做法越不好吃,如茹毛饮血。越原始的工具构造越简单,如石斧石矛。越古老的剧种其唱法越简单如秦腔昆曲等。再之,越古老的方子越治不好现代的疾病,如你能找出治疗辐射病方古方吗?这是同理。
二:某说:“有两位英国医生写文章,认为现在对癌症治疗存在两大弊端:过早地诊断,过分地治疗。有的医学理论认为一定要把癌细胞消灭干净,不然就可能转移。所以有些病患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分治疗。”
有两位英国的医生写文章认为如何如何,这种话用在这里是强调外国人都这样说了,你还不信?是这个意思吧。作为一个学者其实用不着使用这样的句子加强你要说明的道理。其实医学是属于生物学范畴,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就是允许争辩的科学,认为理越辩越明,反复的争论最后离事实的真像越近。所以每个从事该学科的人都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发表不一样的言论。有些言论不论是谁发表的都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失去价值,但你不能让他不发言。有的言论却有相当的科学价值。这不在于他是不是外国人。也不在于他是不是泰斗。而在于他获得资料的真实性,提出的观点的科学性,论证的方法和结论是否准确。
先说疾病不只是癌症,除了癌症人类的病还有很多,发现的,没有发现的以后都会慢慢的发现。即然教授谈到癌症,我们就从癌症上说。公正的说,中国目前治疗癌症中确实有过度治疗的倾向。有的地方还很严重。但他绝对代表不了整个的医疗界,世界上好多先进国家都在主张个性化治疗癌症。我国有好多医学科学家不止一次的在呼吁对癌症的治疗要回归到个性化治疗中。而且也起到相当的效果。所谓个性化治疗就是根据具体病人的一般状况,年龄,体质,肿瘤的发展状况,性质,部位,在中国还有一个经济条件的因素等,拟定出一个能使病人长期生存而又能减少痛苦的整体的医疗方案。这里强调一下,这和中医的扶正观念有点相似,但千万不能说是现代医学在学习中医后才有这个理念的,这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基本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且记载在案。不能说你中医有这个概念,发现别人也有这样的理念就立刻断定他们一定是学习我们老祖先的。
癌症没有过早诊断的概念,什么是过早诊断?不是癌症的时候就诊断是癌症是误诊,是癌症的时候诊断为癌症是确诊,对现代医学而言仅有诊断延误没有过早诊断的概念。所谓的癌前病变的诊断是有严格的标准的,需要治疗的癌前病变也是有严格的标准的。这是现代医学的基本常识。现代医学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的概念。早诊断会提高治愈率是符合科学的也符合事实。
再者,不把癌细胞消灭干净,就可能引起转移也是经过百年来全世界医学科学证实了的结论。这句话的本身是没有毛病的。只是一部分医生,尤其是那些刚从事医疗行业的年轻医生甚至是刚毕业的博士们,他们过度的强调要把癌细胞从人体中彻底消灭达到理想程度。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任何方法都无法把癌细胞消灭殆尽。只是在一定治疗时期癌症细胞处于生长的劣势并加速死亡,继而身体的免疫系统恢复优势的状态而已。
记着,要把癌细胞消灭殆尽才结束治疗的观念只是一小部分初级医生的观念。代表不来整个医疗界。我们总不能看到一种错误倾向而否定整个医疗界治疗癌症的健康发展的总趋势吧。况且这种治疗癌症的理念也同时存在于中医,例子,中医治疗食管癌时,连水都灌不进去的时候仍然在医嘱:开几服药熬制冲服。
某说“有些癌症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度治疗。”是有的。不否认。但在当前医疗条件较好的大部分城市中,它和由于我们早期发现癌症而做了早期的治疗救活的癌症患者的数量来比较,前者只是少数,相当少数。在落后的医疗条件城市和农村这个占比可能会多一些。但总的治疗癌症的主流趋势是健康的,是向更科学更适合的方向发展的。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村里一个癌症病人,医院做了手术又化疗,结果半年就死了。要是不手术化疗说不定还能活个几年的。村里的另一个病人没有手术结果就活了好几年才死。咋一听去很有说服力。但我们来分析一下,尽管你说的是没有添油加醋,实事求是的真事。但二个病人的癌症是同一类别吗?是同一部位吗?是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年龄,体质,遗传,免疫,生化,等基本状态有差别吗,若有差别,差多少?你说是手术化疗加速了他的死亡,而我也可以说第一个病人若不进行手术和化疗恐怕半年也撑不下来,而庆幸他做了手术和化疗才继续活了半年。孰对孰错?首先用二个基数的病人来比较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就是没有可比性。再者采用的素材不是同等的条件也无法来比较。
但我们常常从那些老中医的口中都能听到类似的话,我把这叫中医口头禅。医院治不好来到我这几服药就治好了。某某快死的病人我一针就起始回生了。这里有可比性吗?和谁来比?有统计学的资料吗?没有。没有统计学的比较呈现出来的显著差异就没有意义。
三:某说:“手术、化疗,这些方式对身体伤害很大,能不用尽量不用。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不一定要割除,也可以和癌症并存,有病例显示,有些癌细胞会自动减少。其实,现在西医也在批评这种对抗疗法,倡导顺势疗法。”
手术,化疗对身体的伤害是大,是的,但是在使用这些治疗手段的时候,无论是对待癌症需要化疗手术或者那些必须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也应该有严格的手术禁忌症的。而这些适应症和禁忌症,虽然有时候也可以被打破,一般被那些国内外顶尖的专家们打破。但大多医者还是能够切实的根据病医院的条件,医者的水准等切实执行的。不能仅仅用一句能不用尽量不用来代替。因为你是教授,老师,你的这句话对没有医疗基础的群众来讲可能是相当高的误导作用。记得有一个农村的孕妇,在医院多次给他家属讲需要剖腹产而他就是坚守不开刀的信念,一直不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现在这个年头谁去承担这个责任啊,你家属不去承担,难道让一个值班医生去承担吗?结果大人小孩都离开了人世。后来舆论哗然,医院不人道,无医德等。其实谁去理清这其中的道理啊。现代舆论肯定会迎合所谓的弱势群体,而去大骂医生的人道缺失。
这个和当年义和团说洋人挖眼拔舌给病人治病的情景有相似之妙。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给与医生不论病人家属是否签字只要对病人有益所采取的任何手段都受法律保护这个权限,我相信没有任何正常的医生会眼看着病人死去的,都会奋力抢救的。所以对于不了解的东西不要妄言指责。也不要轻言定论。
癌症对某些人是并不可怕,但对有些人来讲是可怕的,可怕的要死。原因是患者本人对疾病的认识,处于的社会,家庭,单位的环境,还有经济因素等。不单单是病人本人的心理状态所致。说句实话,无论谁的了癌症还是很可怕的。这没有异议吧。我特别欣赏老师说的这句话,可以和癌症共存,其实绝大多数的癌症病人都是与癌症共存的,不论你是否做过手术或者是否放化疗。这是当今医学界的一个研究课题,怎么才能使得病人与癌症共存的时间更长久和怎么才能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再者,现代医学没有对抗疗法和顺势疗法的说法,这是祖国医学习惯用的词句。现代医学只有对症治疗,根治性治疗,精准治疗,个性化治疗,询证治疗等。
三:某说:“人们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实际上对中医很不信任。”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虽然在某个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整个人群中还是少数。其实现实中,中医治不好找现代医学治疗的病人比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的人多的不得了。只有那些被传统思想灌输的满脑子都是祖国医学深不可测的人才首先去找中医治疗的,而且,在中医治疗仍旧不好时再去找跳大神的或去拜求佛爷的也多了去的。这不能说后来找谁就对谁很不信任,说不定他对佛主更信任,然而他最后才想到佛主的。
交通事故,战争中,历来的重大灾难中,有多少是先请中医来救助的?中医能救助什么?都是现代医生冲到前方。需要截肢的,需要植皮的,需要移植的,需要置换的,各种严重的创伤的治疗以及生命抢救的紧要关头,此时几乎是死马当活马医,也没有人会想起望闻问切去找中医解决问题的。对吗?
例子,一个患乳腺癌的病人,40多岁,很爱美,对手术很反感,在医院诊断明确后,去找一个很有地位的老中医看病,吃了几十服药后发现肿瘤没有小反而大了,她去找这个老中医问问,这老中医说,你在吃中药时候还吃了什么?回答,我吃了止痛片,老中医大怒道:吃我的中药就不要吃西药,你的病我看不了,去找西医吧。后来这个患者没有找西医,又找了个更高级的中医,几十服中药还给了外用贴药。不但肿瘤随日变大而且胸部开始烂,后来患者才找到西医,医生说:失去手术的机会了,用药效果也不好并实话告知。后来病人去找跳大神的,还去了庙里烧香磕头。病情越来越糟糕,又去找了一个老中医,她并没有告诉这个老中医她的治疗史,老中医就给她开了几十服中药,并嘱咐:一日二次水煎服等。其实这个时候这个病人已经是全身转移了,生命已到濒危期了。病人开始找的是中医,最后找的还是中医,你能说她对中医不信任,不尊重。我看她是对中医的极度信任才失去治疗的机会的。这样说合适吗?
某说“现在都用西医的方法训练中医中医也要化验、检查,看着化验单。中医糊里糊涂治好人,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
我觉得老师的这句话真正的说中了中医的要害。值得赞赏。现代中医学如果不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解析古老传统医学,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甄别真伪,还按照那一套阴阳五行来继续教育,完全不使用现代科技的东西,那教出来的中医学生都像老古董一样。三个手指就能做出精准的诊断。岂不成了笑谈。不过也可以试试这样的教育。来个对照组的对比。看看到底用什么理念教育出来的中医更好。我断定:医院也不会要这样的医生。除非再学会装神弄鬼的本领在落后的乡村忽悠还可以。
所谓中医是糊里糊涂的治好人,西医是清清楚楚的治死人。这句话不符合事实和基本逻辑。完整的讲应该是:中医活糊里糊涂的治好人也治死人。西医是清清楚楚的治死人也治好人。对吧。但这二个定语已经充分的说明了问题,中医不论是治好人或者是治死人都是糊里糊涂的。而西医不论是治死人或者是治好人都是清清楚楚的。就目前全世界的病人来统计还是现代医学治好的人多。现代的科学方法就是提倡清清楚楚,不能糊里糊涂的。
有人要问,西医既然是清清楚楚的治病,那怎么还会治死人啊?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人们就现代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的疾病的全部病理现象。即使是认识了也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手段来治疗。况且每个医生的个体都不是完全掌握现代医疗的全部概念和诊疗技术的,而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已,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生治好或者治死的可能性。无论是治死或是治好都有医生个人的水平问题也有当今生物医学解决不了的众多问题。但主要是病人体质和疾病本身的问题。无论怎么样,都要探究个明白,说出个道理。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清清楚楚的概念。
某说“有一种说法,西医现在可以用医疗器械学和药剂学代替了”这是个很肤浅的认识。现代医学是一门科学。医疗器械只是手段之一,不是全部。但不能忽略它的作用。比如现代的多维体层电子扫描的仪器,可以把人体任意角度任意平面的图像展示出来以供医生们做出明确的诊断,这比较切脉诊断不知先进的多少倍。药剂学只是医疗环节中一环,很重要,但代替不了医生对个体病人的病情了解和个人经验对病情的准确用药等。但不可否认有些低素质医生的简单思维,这其中也有现代人们对医生诊病和用药的错误认识。
例子。CT和超声都诊断为肺癌,各种化验也支持这个诊断。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病人的病情的了解做出化疗的选择。看是很简单直观的关联。但它包含着,医生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的是否全面,对当今这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的了解程度,对这类病人的治疗经验,对当今类似疾病的治疗的众多资料的了解,对该病人病情和体质的认识,对需要使用的药物的药理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毒性作用以及发生反应的对应措施等等,都在医生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细心思考之列。但结果可能会和那些没有医学知识的大众或者在网上看了几篇有关文稿就想当然的结果一样,都是用某某药物。但这是有区别的。医生的分析深思熟虑可以举一反三有充分依据的推断,大众的认知只是想当然的表面现象。
某说“废除中医这显然不可能。当时钱学森先生就讲,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整体论和系统论正是现在物理科学的基础。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
多么精辟的论证。似乎有理有据。“废除中医”这个词在民国政府有使用过。甚至曰: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但在民间中医一日也没有被禁止过,也不可能禁止。中医虽有理论的局限性但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一无是处,它在中华民族的这个群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不是政府下个文就可以禁止的。后来又有人提出“科学中医化”运动,这倒是一个发展方向。有大量的中医生和众多的现代医生中的有识之士共同推动。只可惜在当时整体的社会环境不容许任何冒进的先进思想生存。结果也烟消云散了。
但新中国的建立后给了中医的相当的地位。中医也结合现代科学做出了一些改革。中医一度成了香饽饽了。各省都有自己的中医学院,中医也有自己的硕士博士研究机构。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融合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现在再拿出要废除中医这句话来说的人我认为是矫情。而且比矫情更甚的是,有中医直接提出废除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并罗列出西医的几大罪恶:“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误导病人,影响病人及时正确的就诊和治疗。错误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珍惜动,植物的残害。对环境的破坏。成为骗子谋财道具。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国家的发展。”
哈哈哈,简直矫情到极点了,中医废除不了,难道现代医学就能废除的了吗?试试看吧。医院没有化验,超声,CT,没有系统消毒设置。没有手术室和实验室。各个城市没有防疫系统。出现像非典那样的传染病大家都喝板蓝根了事。天灾人祸的受伤者贴几服膏药或者扎上几根银针就算治疗了,不论谁有病都去找中医,不论什么病都喝汤药。医生也简单,就用望闻问切,号号脉搏,看看舌苔。什么听诊器啊,头镜啊,都不用。这样能行吗?老师。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头衔够多够大了。他还对哲学、科学、艺术,思维、美学、音乐、建筑、园林等等诸多方面都发表过文章。但专家毕竟只是在专业范围之内的行家里手。在其他领域中他是个门外汉。发表些个人看法是可以的,但有人拿他的看法当行业准则性的真理就有点不切实际了。说重了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了。在那个吹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吹牛狂欢年代里。这位科学家所言:“如果充分利用太阳能,粮食亩产确实可以达到几十万斤。”给那个年代起了推动的作用。后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也说他上了科学家的当。这场唯心主义闹剧,终于以上千万农民饿毙而告终。据说这位科学家在93年仍发文阐述他的亩产万斤良的概念。这暂且不在此次讨论之列。
所以不是某个领域的出色人物在其他领域中说出的任何话,做出的任何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因而钱学森老师的中医论断不一定就是真理,下边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钱学森先生就讲: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整体论和系统论正是现在物理科学的基础。单分析这句话,是没有毛病的。但在这句话的结尾处若在加上一句:所以中医理论是对的。这就是逻辑上的错误了。其实符合整体论和系统论的物理学基础的自然科学多了去了,其中我们祖国医学在诊治疾病的理念中也以整体和系统的方法来看待病人的。一点不错,但是,诊治理念的符合物理学基础这句话里没有确定你的整体和系统的正确性,只是说你使用的理念的正确性。如果你的整体和系统本身充满着玄妙而不可知,含糊而无所准则,貌似而似是而非,固化而周而复始。那在这个整体和系统里分析的越透彻与事物的本来面目差距越大。
例子。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脏六腑的一部分,相生相克的机械关系。阴阳代表疾病的二种趋势,二元式的相互转换。无论怎么分析都逃不脱五行的关系。无论怎么的辨证都限于正反二面。其实世界万物的表象绝对不是仅限于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自然现象,只是我们祖先当时对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这个理解地步而已。其实这在当时已经是够先进的了。但用到现在确实有点原始了,有点片面了,有点局限了。非阴即阳,非阳即阴的二级相互转变有些过于简单。他涵盖不了自然的转化的各种复杂的形式。试问,在阴阳五行中转来转去,你能探究出自然的本来面目吗?你能把中医提高到人类科学的巅峰吗?
诚然,现代科学发展到目前还没有达到彻底弄懂生物科学的每个密码。但可以肯定的来说,它绝对不是靠阴阳五行能明晰准确解释的科学。所以不要把阴阳五行这个原始的哲学观点捧到无人可及的地步。他在那个年代确实有先进性,也只能在那个年代而已。直到现在,甚至有人说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向古老的中医的皇帝内径理论靠拢。实际是这样吗?看看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规范就不难理解了。
当今,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陆续被提纯出来并且运用到临床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青蒿素,类似的提纯在中药制剂还有很多。例子。巴豆这种药,它为什么能导致腹泻,按现代科学去研究,就是把巴豆的各种生物碱类物质提炼出来,分别做动物实验,再进行它的药理学,药动学的研究,然后是做临床运用等。然而,按照传统中医的研究就是去翻阅大量的古老的中医经典,从这些经典的论述中找到巴豆的采集,入药,性味,药性,炮制,入经,方剂等,从而得出结论。巴豆早在某个时期我们祖先就用作致泄药物了。这种所谓的研究一个人就能完成,一个人就能做出论断。而现代科学的研究需要一个团队,需要各方面的设备,人才,时间,双盲对照组的动物和人体的实验,相关科学的帮助等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还要经历长时间的不断验证。
再看看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规范。现代医学对于诊断治疗某个疾病的原始资料,包括诊断依据,病人状况,治疗后的反应,有效率,治愈率等等都做了详尽的记录并保存下来,而且收集尽可能多的病例来分析,做出对照。最后得出结论,再由众多的结论上升到理论,记着,这所做的一切都尽可能的保留着原始资料。而中医最经典的东西是书籍,书籍记载着,什么病,什么表现,用什么方剂。只写出结论不记载过程。更没有对照分析。
有人说现在我们中医也使用了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对照分析了啊,对了,这恰恰是祖国医学向着科学的方法靠近了一步的表现,中药的计量不是已经改成以克来计算了吗,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向现代科学又接近了一步。相信,只要中医能摒弃固化守旧原始的理论,慢慢地向着现代科学的逐步的靠拢。就能在当今医学科学上占有相当的地位。青蒿素就是个十足的例子。只可惜,有人认为这样做是背离了中医,是对祖国医学的曲解和大不敬。哈哈哈。还能说什么呢。
某说“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才会让这些人有机可乘(如张悟本)。很简单的道理,绿豆怎么可能治百病呢?世界上哪有一样东西可以包治百病呢?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是西医的思维。中医,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要用不同的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张悟本这类江湖骗子的出现绝对不是单单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造成的。而应该说是人们缺乏科学基本常识,对所谓的专家无知崇拜所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国人整体文化素养低下作为基础造成的。在中国这快土地上,从古到今没有间断过出现这类现象。它是有着丰厚的产生土壤的。历史上每逢大的灾祸降临或者朝代更替期间总会出现这类人出来招摇撞骗。从数千万弟子的“中功大师”张某某,还有包治百病的“当代华佗”胡某某,变蛇的气功大师王某某,再到食疗专家的张某某。其书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出自《黄帝内经使用手册》。这些人都与传统的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中医在中国人普通百姓中的普及程度很高,略知中医常识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懂弄中医的人甚少。再加上口口相传不断讹化,首先上当受骗的竟不是那些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有社会地位的那帮人,其实这帮人的文化素养也高不到哪去,有的甚至更低。有的人之所上了这些骗子的当,就是因为他看到或听说到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或者是学术地位很高的人都信了,他们才不问究竟的信了而且深信不疑。这些处于社会地位很高而文化素养不相符的人起到了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群人中于相当级别的政府级领导,有科学家,有卫生部门的管理者,有军队的首长等。有人还提出:"气功,中医,特异功能的相结合和使之理论化,科学化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一场新的科学革命。”
看,难道是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的原因吗,显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这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中不乏有于社会地位不相称的文化素养,他们此一时可以对某某现象说三道四,赞扬尤佳。彼一时又可以文过饰非,一推了之。可是底层的老百姓就没有这个解脱的功夫了,一旦相信上了某种现象或者某种人,都似乎可以达到膜拜的地步,而且把和他们认识稍有相悖的人都视为敌人,均以打到痛批才为快。等到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候,如绿豆治百病的张某被揭露入狱后,老百姓才恍然大悟。大呼他妈的又上了一当。当然也有表面死不承认上当的,可实际上回家告诉家人说,以后谁也不许再拿绿豆来治病了。
某说:“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是西医的思维。中医,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要用不同的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这里我极其不同意老师说的话,现代医学没有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的思维。要是您有这样理解简直是大错特错了,现代医学中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例子很多。如阿司匹林。也有一种病可以用多种药物治疗的例子。如糖尿病的用药。需要罗列的例子多了去了。这里不多赘述。
而中医是同一种病再不同人的人身要用不同的药,这句话是对的。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而另一方面则是医生的理论素养,治疗经验和习惯造成的。这样说更切实些。但中医似乎也存在同个病人同时就诊二个不同中医师,治疗的药物不会相同的现象,这点已将文章前面论述过。
某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只是一个下医,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怎样才能治人?就是要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些是引用的中医的经典之言。但怎么理解这些话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没有对和错,只有理解的深和浅之分。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若要加上几个定语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上医能治国,中医可治人,下医仅治病。这是在阐述医生水平的优劣的用词。意思是说最高等的医生的医术不亚于能治国的国君,也可以说是能和国君治理国家一样的去治病。而中等的医生是可以治疗人的,一般水准的医生也就只能在人表现出了什么病时才去医治的。绝对不能由此断言: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仅是要落实到人这个层面。其实落实到人的层面也是治病,只不过是人的疾病在还没有表现出那么充分的时候,中等医生就已经敏锐的观察到了蛛丝马迹,并且给于医治。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治人也绝对不是仅仅养生这么简单。
某说“养生要顺其自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
老师的养生观点,是十分值得赞扬的。符合祖国医学的精神和现代科学的理念。医生其实就是比常人获得了更多的医疗知识的个体而已。水平也参差不齐。他对于那些患有疾病需要治疗的,没有疾病需要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人们来讲,只是起作指导,讲述,施治的作用。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老天也没有授权他有这个权利。骨头断了,遇到好的医生也只能是把断了的骨头接成更符合原来的样子,遇到不好的医生可能接的不那么标准。但不论医生多么高明都无法让接好的骨头提前哪怕是一分一秒的速度生长。骨细胞的生成转化分裂再组合都是按照它本身的自然生物时钟来生长的。这也是上帝规律。这个规律至今每人打破。也不可能打破,就像永动机不可能造出来一样。
中西医之争论本就是个悖论。中医只是个传统医学,各个民族都有类似的传统行式。民族起源越早获得这个传统也越早,最早的不是中国。但文字描述这个传统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富有哲学思维,最广泛运用,最被后人奉为经典的绝对是中国。而所谓的西医,是中国给那个和中医相对应的外国医学统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肯定是先有中医,而后才有西医。有人还甚至有这样的想法:西医只不过是外国学习中医后才发展起来的医学。事实并非如此,西医的全称应该是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是各种传统医学发展的现实版,它吸纳各个传统医学的精华,(这里指的是真正的精华,而非那些本民族认为是精华而其他民族认为是糟粕的东西),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世界不断进步的认识概念,从而产生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应该包扣医疗保健,预防,教育,研究,四个部分。在现代社会里,医学已不是原始的治病那么单一,它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也有着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自然科学中医学不属于理论科学,目前还应该属于经验科学,它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各种理论技术的发展无不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不停息,现代医学也不会停息。科学的发展没有到尽头,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没有到尽头。因此现阶段不可能发展到完美的程度。还没有揭开所以生物科学的密码。但它和任何传统医学相比都是更进步更完善更现实的医学。这无需争论。但是有人非要说现代科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我们古老中医的程度。所以中医的高深是今人无法理解的。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全有赖于这个古老的中医。那就随你说吧,我不再辩论了。I服了yo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