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疸很多人会与肝病联系起来,因为很多晚期肝病的患者都是面黄肌瘦的,但反过来黄疸并非肝病那么简单。引起黄疸有可能是胆道系统的疾病,还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甚至还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成人黄疸是怎么回事儿”
(点击图片看大医生在线讲解)
上线大医生:赖智德
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怎么定义黄疸
黄疸中的“疸”与胆汁的“胆”有着关联:正常胆汁是黄绿色的,是因为胆汁中存在一类称为胆红素的色素,在血液中也少量存在胆红素。胆红素与胆汁代谢密切相关,当胆汁代谢或排出异常时可以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黄疸”。
黄疸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皮肤、眼白发黄,造成黄疸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所致。
根据发生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小儿黄疸和成人黄疸。小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成人黄疸几乎都是病理性的。
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起黄疸的病因主要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上以前三类为常见,特别是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1
溶血性黄疸:
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某些患者输血史、特殊药物的服用史如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肿瘤药物、降压药物等,食用蚕豆等。或者某些感染如疟疾、巴通体感染、巴贝吸虫感染、梭状芽孢杆菌脓毒血症等。
另外,某些人会有溶血家族史。
2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广泛病损时,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而返流入血,发生黄疸。如大多数的急性或慢性肝炎就属于这一种类型。
3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肝外胆汁淤积又称为梗阻性黄疸,可由于胆总管结石、狭窄、炎症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胆总管。
肝内胆汁淤积主要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是指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导致的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障碍,临床上少见,大多发病于小儿及青年期,有家族史,除极少数外,多数健康情况良好。做基因检测能明确诊断。
黄疸的检查和治疗
黄疸是各种疾病的表现出来的症状,但常常意味着疾病,必须重视。治疗上需要针对造成黄疸的原因进行治疗,所以找出造成黄疸的原因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检查有:抽血分析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组成;超声检查肝胆胰系统;CT;ERCP;MRCP等。
分清黄疸原因后再进行对因和对症的治疗,例如梗阻性黄疸要解除梗阻,肝细胞性黄疸要保护恢复肝脏功能、溶血性黄疸要停止溶血发生等,具体的治疗方法交给专业医生就好。
大医生介绍
赖智德
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年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任职于医院外科,年晋升主治医师,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年晋升主任医师。-年留学日本,专攻肝胆外科及微创外科,先后开展了肝癌的射频及微波治疗,巨大肝癌切除术,肝癌切除+胆总管及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及复杂胆道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在老一辈主任带领下,在省内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目前腹腔镜手术例数全省最多之一,在省内最早开展双孔腹腔镜手术及应用普通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开展腹腔镜肝癌切除,复杂肝内结石的微创手术及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微创手术等取得良好效果。年7医院多个科室配合下参与施行了我省第一例肝肾联合移植+脾切除术,已存活17年多,创目前我国同类手术患者健康存活最长记录及生存质量最好。近年来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先后获省卫生厅跨世纪青年人才基金奖,医院科技创新奖,医院十佳医务人员提名,连续3年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及福建医学科技奖1项。
节目预告今晚(8月10日)20:00-21:00
话题:肿瘤患者院后康复管理
嘉宾:吴水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肿瘤专家
收听方式:
调频fm.6、I看直播、海博TV、蜻蜓、喜马拉雅FM
警惕用药的4个误区获取更多健康小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