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看完病都抱回一堆药,根本吃不完..
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也痛斥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
体检项目多,费用动不动过万
问诊几句就让做CT核磁...其实正常情况下
医生给患者看病的基本流程应该分为5步:
第一,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
第二,物理诊断。
“望”—看病人有没有黄疸贫血;
“触”—触摸病人的胸腹部;
“叩”——叩他的肺部和心脏部位;
“听”—就是使用听诊器。
第三,用一些基本技术诊断疾病。
比如做心电图、拍胸片,
这些技术对诊断有价值,且成本很低。
第四,让病人做无创伤性的辅助检查,
比如运动平板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
最后,才是让患者做CT、冠状动脉造影等成本很高且有创伤的检查。
胡大一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
现在不少医生的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就做CT、核磁,直接跳到第五步。
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
胡大一
是的,这些检查不但成本高,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比如1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量相当于拍了次X线胸片,
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
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带来了风险。
一感冒发烧就输液,这可能是道送命题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
比如输液会增大心脏负担,
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
因为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毫升的液体,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
胡大一
输液的药物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就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当然在抢救中,输液仍是重要的给药方式。
普通的感冒发烧,真没必要去输液。
动不动就放支架,严重的过度医疗
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6万
老百姓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却逐年上升,
放进不该放的支架,
是患者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
芬兰一名心脏病医生用了35年倡导民众改变生活方式。
先倡导人们吃面包时逐渐减少涂黄油的量,
接着通过立法,反对反式脂肪酸进入食品。
35年后,人们的寿命延长了十几年,
冠心病患者减少了80%。
他们发现对寿命延长贡献最大的不是支架,
而是发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开一个死一个
医院原副院长、胃肠外科带头人朱正纲就曾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据《生命时报》报道,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得了肿瘤肯定首选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
朱正纲
今天,这种治疗医院,
医院里,来一个就开一个。
但随访一年发现,
晚期病人开刀后不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
因此,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另外说到检查,西医自然不必说,
中医通常也必须开B超单、化验单...
当然有影响,能通过仪器查出来的,
往往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比如心电图,
基本都要等到心脏病真正发作时才能查出
有一位航空工程专家来找倪海厦先生。说一个月以内,有两位同事很类似地死于突发性心脏病。
其中一位的求诊过程很典型:他每年的体检结论都是心脏没问题。但有一天早上突然心口痛得厉害,医院急诊,告诉医生说:“我心口痛得很厉害,我认为我得心脏病了。”医生说:“哦,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心脏病?我们得看看心电图才知道。”结果,检查半天后用一句“确定你没有心脏病,你心脏很好”把人打发回家了。
可到了当天傍晚,工程师感觉痛得更厉害了。他医院急诊,遇到还是同一位医生。此时,工程师脸色已经泛青了,喘不过气来了。医生赶紧让他做心电图和核磁。然后,惊奇地跟病人说:“你真的有心脏病了!”病人在仪器台上回头跟医生说了一句:“我告诉过你的!”讲完这句话后,就死在了仪器台上。
其实,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除了心区痛不痛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标准:如睡眠质量,精神状态,大便如何,是否脚冷等。根据这几项来判断,比心电图恐怕要准确和及时。
师父
倪海厦接诊那位心脏病病人的时候,他自述晚上妻子是不容许他的脚碰到她身体的,因为像冰块。大便自然是不成形的,并且人非常容易受到惊吓。于是判断,病人是阴证,但又有寒热错杂的局面,大致在厥阴的范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人说现在他可以泡脚后不穿袜子一两个小时都不觉得冷了,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大便也很好了。睡眠也还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不那么容易受惊吓了。原先存在的小腹痛、小便涩等所谓的前列腺炎症状消除了,甚至出现了晨勃。
中医认为,心脏的问题,常常与肾有关。基于这些明显的好转,虽然他治疗中途有一天出现过心痛,但因为他身体的多项指征已经显示正常,就不必太为心脏问题发愁了。
仪器查的是症状,不是病
拿高血压来说,它只是一个症状,
不应该被当成一个病。
他被查出了血压高后怎么办呢?医院只有一个办法:要求病人每天服用降压药。这是现代医学的大盲点。高血压怎么能当成是一种病呢?怎么能给所有出现高血压症状的病人吃同一种降压药呢?
出现高血压这个症状,有多种情况:可能是实热,可能是瘀血,可能表不解,总之有寒有热,有实有虚。
我这位病人是什么情况呢?脉沉弱,苔厚白腻。这样的阴寒虚证,能与阳明实证型高血压用一样的药?如果天天吃苦寒的降压药,也许能暂时从血压计上降下数值。可是,他的寒湿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临床上常见的,如发烧、呕吐、头痛、眩晕等等,它们大都是“症状”,不是“病”,更不是“病因”。同时,人体很大一部分所谓的“病”只是人体自身的抗病反应,不应该去人为地干涉和消除。
反而,很多中医非常看重的情况,如是否烦躁,食欲是否减退,睡眠是否良好,头是否眩晕,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腰痛等等,通过仪器或者化验指标是很难查出来的,都需要医生细心地进行问诊。
除此之外,仪器检查的机械与片面,还体现在忽略了精神因素。单方面通过检查指标,即给人扣上“糖尿病”“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的帽子。忽略了人的意志和信心原本可能是战胜疾病的重要砝码。
所以收到检查报告时,更多相信自己的感受。
人体自身的感受,才是最精确的仪器哦。
翻翻往期热门老本:
你的指甲,竟暗藏着身体的大秘密!
怎么从大便测健康状况?老中医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他活到岁,只因每天念这三个字,交美女朋友..
27岁按摩后身亡,这个部位千万不能随便按!
你掉的那根头发,竟暗示着身体的大秘密!
-秋燥伤阴,5个方法立即去燥!
-十人九湿,教你一招排出体内寒湿!
脾胃、肝胆、肾、心、肺、食疗、穴位、自测、美容、减肥、长斑、腹泻、咳嗽、白发、蛔虫、上火、面黄、手脚冰凉、早更、湿、阑尾炎、风寒感冒、姜、辟谷、八段锦...更多!
康囧囧的漫画全部原创,欢迎转载,回复“转载“联系~
康囧囧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