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知识,每天学一点;传播传统中医文化!
许仙言医谈过量饮酒后
引发“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机及治疗法
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急性黄疸性肝炎”,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乏力,肝区隐痛,恶心,呕吐,这种病,很多种情况是由于过量饮酒引发的。中医把这种由于过量饮酒引发的“急性黄疸性肝炎“”称为“酒瘅”。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瘅病症》中说,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为酒瘅。为什么过度饮酒会引发酒瘅呢?什么体质,什么状况下过量饮酒会出现这个病呢?
我下面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概念相结合来谈论这个病的起因及致病原理!人的肝下部有个器官叫“胆”肝前端有左右两个管,会分泌出酸液,一部分通过肝总管下流到胆总管,流到胃中成为胃液来消化食物,一部分会被胆吸收到胆囊中,进一步加工变成苦味的胆汁,再分泌到胃中消化,肝酸汁主要消化素食,胆苦汁主要消化高脂肪肉食,人成为杂食动物的生理基础就在这里。
肝功能差的人过度饮酒,酒没能及时化解出去,或又因为心情烦闷,借酒消愁愁更愁,本身就肝气郁结,解酒功能会更差,又或者,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从脾交来的酒就会堆积在肝里化成湿和热下注,堵在胆总管的下方。这样,肝酸液和胆苦汁都被堵住了,流不到胃里面来,胃没有酸和胆汁,所以没食欲,更不吃油腻的东西,这是人体在向你发出自救的信号,因为湿热堵在胆总管下面,肝里湿热排不出来胆区就隐隐作痛,胆汁没有出去会逆流回到肝里,肝又是主血的,被带到血液中去了,所以全身就出现胆汁的本色,成为黄疸病,这就是“酒瘅”又叫饮酒性急性黄疸肝炎!
西医怎么治疗的,我不了解哦,但估计得花很多钱,搞不好成为慢性肝炎,得吃一辈子的药。我们中医明白这个病的机理后,治起来就很简单,也很快。《金匮要略》里有个经方叫做“栀子大黄汤”,就专门治这个病。方如下:栀子十四枚,大黄三两,枳实五枚豆豉一升。这个方子呢,栀子入心,肝胆、三焦、清热解毒作用很强,这个好理解;用大黄枳实,历代经方家看法不同,著名台湾经方家倪海厦认为是为了清胃中浊物。也就是为了清除没有胆汁和酸汁而没有被消化的食物。
我看张仲景本意未必如此,先来看枳实,可以通利七冲之门,包括小肠与胃的连接处,中医叫幽门,胆总管也和他相连,当然也包含在内!枳实的作用就是把这个要塞打开,这是决堤放水之法!胆汁就有了出路,再用大黄把湿热导下去;至于豆豉,一是清热解郁除烦,这种病人都有烦热现象,豆豉还可以和胃嘛!如果拿来当另一个治疗谷瘅的方子,茵陈蒿汤来比较一下。大家就更清楚了,说明我讲的比倪海厦更有道理。什么叫“谷瘅”呢,简单说就是胃中有湿热,堵住了幽门和胆管,使胆汁逆流到肝里带到血液中形成的黄疸病!这个方子学中医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就三味药,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栀子大黄汤就是菌陈蒿汤去茵陈,换成枳实,豆豉。菌陈是用来利肝胆中的湿热的,因为胆管堵了,你仅仅去清利湿热,胆管还是不通,湿热也排不走了,所以张仲景就抓住就酒单是胆管堵这个病机,以疏堵为主,从这两个方剂和病症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枳实的作用,是疏通胆管和幽门,诸位,你们看我说的没有有道理!但是有人说我在栀子大黄汤中再加上茵陈行不行,张仲景会表扬你有悟性,当然行,不但行,还可以加郁金,虎杖,但是酒瘅这个病枳实是绝对不能少的!
所以我们学习经方,不仅仅是记住条文,背住几个方子就完事,更重要的是去悟,去读悟其中的理法,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用量,而不要死搬硬套!如果你懂了经方的理法,你也会创立经方!
欢迎转发!以上为原创,请注明出处!
许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