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是很常见的情况,然而父母却很担心宝贝身上黄黄的到底要不要紧?多久会好?听说喂母奶会引起黄疸,怎么办呢?据统计,我国产妇哺喂母乳比例不足6成,这样的统计数字让人不禁忧心产妇对哺乳知识的一知半解,进而放弃哺喂。
黄疸知多少常碰到有些产妇因为宝宝黄疸而询问「听说喂母奶会引起黄疸,怎么办呢?」「我应该要停喂母奶2、3天让宝宝黄疸退一下吗?」「还是我应该让孩子去照X光?」
其实台湾新生儿出生4到5天有黄疸的人数达5成以上,此时期发生黄疸,主要是生理性,与母乳并无关连。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容易增加肠、肝循环,使得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这时只要依宝宝需求,逐渐增加母乳哺喂次数。当宝宝进食充足的奶水,就能增加排尿及排便量,进而减少血中「非结合胆红素」,黄疸自然逐渐改善。
切记!持续让宝宝吸吮,刺激分泌是唯一方法。
如果是病理因素造成的黄疸称为「病理性黄疸」,这些病理因素包括新生儿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导致红血球破坏,使胆红素代谢增加。
还有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炎等,导致胆红素无法排出。还有感染,导致红血球破坏、肝功能降低。
听说喂母奶会引起黄疸,怎么办呢
如果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淤血内的红血球破坏而产生胆红素。病理性黄疸的黄疸指数通常大于15,不但需要治疗,而且若不注意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宝宝是否有黄疸?首先,需注意宝宝是否有黄疸。可将婴儿置于明亮处,观察婴儿皮肤及眼白的部分,若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比其他婴儿黄,就可能有黄疸。
同时观察不同的部位,若只有脸部泛黄,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时,则黄疸可能已经到达需要照光治疗的程度了。
喝母奶会引起黄疸?黄疸儿可以继续喝母奶吗?喝母奶可能引起黄疸。若黄疸出现时间在第2~4天,称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原因和喂食不足,导致排便量减少(随粪便排出之胆红素因而减少)有关,所以需给予足够的喂食。
若黄疸在出生后10~14天才出现,则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可能持续2~3个月才会完全消退,原因和母乳内所含的物质有关。一般而言,母乳性黄疸极少引起严重的病情,不需因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
重要的是必须确认宝宝能吃能睡、活动力很好,并持续追踪肝功能、黄疸指数在安全范围内,一般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不过,有些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脱水,为了避免电解质不平衡造成严重并发症,还是需要打点滴补充体液。若黄疸指数经治疗仍无法下降,甚至达到需要换血的标准,则会建议暂时停止哺喂母乳2至3天,等到黄疸值逐渐下降后,再继续哺喂母乳。
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会渐渐退去,之后继续哺喂母乳,黄疸值也不会再上升。
但母亲停喂期间仍须定时以手挤乳,或藉由吸奶器将母乳挤出,以确保乳汁持续分泌。这段期间一定要挤奶,不然容易乳腺阻塞,哺乳期间吃卵磷脂能治疗及预防哺乳乳腺阻塞及乳腺硬块。
其实只要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大多数的黄疸都可以经简单的照光治疗,让胆红素转化成另一种化学结构物,从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但是父母可别贸然把宝宝放到太阳底下「照光」,以免晒伤皮肤。
宝宝黄疸看似小问题,实则有大学问,父母在照顾上应特别注意宝宝的喂食情形,例如吸吮力好不好?含乳姿势正确吗?奶量够不够?一天换几次有重量的尿片?皮肤有弹性吗?体重有增加吗?以及观察肤色的变化及粪便的颜色,早期发现适当治疗,就能避免黄疸的发生。
?深度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