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正在关键领域加大改革力度,以更深层次的突破和更加全面的探索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本报今起推出《城新城意活力广州——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一线报告》系列报道,在广州日前出炉的年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从基层改革创新项目清单重点内容挖掘一线鲜活案例,展现广州在新征程上加速改革创新、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探索和成效。
01:44在广州市天河区,有一支88人组成的居家药学服务家庭药师队伍,涵盖了辖区内31家医疗机构。他们经过一系列规范化培训考核,为居家药物治疗患者提供普及健康知识,开展用药评估和用药教育等。
什么是“居家药学服务”?这支队伍平时又是怎么提供服务的?广州日报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上门,一探究竟。
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师准备上门为居民提供居家药学服务
新故事:
骑车走街串巷的社区药师,个性化定制居家药物管理
朱顺霞是天河区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械组组长。4月1日,朱顺霞准备为一户新生儿家庭上门“访视”。据了解,这次上门服务的是一位二胎妈妈,孩子刚出生一周,这两天有黄疸的迹象,孩子妈妈有点担心。
朱顺霞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服务的。因为刚推行不久,“居家药学服务”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有些居民对这项服务不熟悉,一开始会有抗拒心理。朱顺霞和药师团队希望可以通过沟通和宣传,慢慢普及这项服务。
社区药师骑着自行车上门服务,他们坦言是为了方便
自行车上的药师团队
这天上午,天下着小雨,朱顺霞和另外两位社区药师组成的“三人组”骑着共享自行车,出发前往二胎妈妈张女士家。问起为什么要选择自行车,朱顺霞说,最重要的是方便。访视经常要穿街走巷,而且为了不打扰到居民的生活,访视时间一般都会安排在上午9点左右,这个时间段很容易塞车,骑自行车就不会有这个困扰。
据了解,居家药学服务分了很多社区团队,每个居医院药师、医院药师,两个社区药师组成。一般访视由两位社区药师上门,如果上门结束进行资料汇总时,针对特殊情况解决不了的,社区药师会找二甲药师商量,如果还解决不了,会再往上咨询三甲药师。
社区药师手里的社区访视包堪称他们的“百宝箱”:听诊器、血压计、体温枪、黄疸仪、电子秤……应有尽有。到达张女士家,社区药师从“百宝箱”里拿出鞋套穿上,用酒精喷雾消毒双手,再入门服务。朱顺霞告诉记者,因为是第一次访视,他们手医院、计生部门等渠道提供的资料,比较有限,更具体的信息要上门访视询问获得。
“平时有什么用药习惯?有没有补充维生素?”通过询问张女士的病史、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以及对新生儿的初步观察,社区药师基本掌握了其药物使用方案。“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所以有黄疸的情况。所以平时多揉揉肚子,促进肠道蠕动,有太阳的时候,露出后背、手臂和屁股晒半个小时……”经过药师的科普,张女士放心了不少。
药师随后为张女士提供产后用药和健康教育,并询问家里老人用药情况,察看家里的药物存放情况,叮嘱老人和小孩的药物要分开放。此外,哪些药家里可以常备,哪些药需要放冰箱存放,药师也进行了科普。
天河区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械组组长朱顺霞
既“执药人”也是“指导员”
张女士表示,自己是通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联系获知这项服务的,她一开始觉得很新鲜,今天首次体验后感触颇多:“因为我是二胎妈妈,以前‘大宝’也在社区做过体检,但是体检内容都比较常规,也就是量一下身高体重,看一下我的伤口就结束了。居家药学服务的形式更多样,内容也更丰富,感觉对产妇的恢复,孩子的养育帮助会更大一些。”
张女士也表示,隔代养育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小孩身体不舒服,老年人很容易感到焦虑,希望尽快用药压住病症。她希望居家药学服务能提供更多专业的建议,引导家庭更准确地使用药物。
朱顺霞坦言,过去,人们对药师的理解就是药房里的“执药人”,但其实他们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不应该仅仅是个“执药人”。“居家药学服务”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社区更多人服务,这让他们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据了解,天河区开展的居家药学服务主要是根据临床药学治疗管理理念进行,涉及药学评估、处方精简、用药重整、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服务流程大致包括居民筛查分类、收集用药相关信息、用药方案评估、预约居家药学服务时间、上门开展居家药学服务、持续随访评估等。
居家药学服务在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药学建议专业实用、药学服务延续性。社区药师在上门服务前基本能够初步掌握居民用药信息、存在的用药问题以及可能需要的指导,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组内讨论后制定初步服务方案,能够确保药学服务专业性;其次,依托信息化平台,居民可以通过居民端随时查阅《用药指导书》、线上药学咨询、预约居家药学服务等,大大促进了服务延续性,全区居民均能享受到居家用药指导。
南医三院居家药学服务管理办公室秘书韦美丹
居家患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