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你---我的“小黄人”
在产后护理当中,有很多母婴护理师在给宝妈做服务时,发现大多数的宝妈对于宝宝的黄疸情况不是很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解答这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问题,本期 病理性黄疸黄染程度较重,宝宝全身呈橘黄色,眼白、手心、足心发黄,若不及时治疗,宝宝会出现精神欠佳,吸吮无力,小便颜色异常,严重者可有嗜睡、抽搐等症状。
二、发病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逐渐加重,症状较轻的会自行消退,一般不会超过14天;病理性黄疸发病急,一般在产后24小时内就有肉眼可见的症状,尤其是眼白和脸最先开始发黄的话,则表明情况较严重。
三黄疸指数
黄疸的严重程度在医学上是用“黄疸指数”来衡量,它是用血液中胆红素浓度来表示的。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也就是每分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mg。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mg/dl,也就是每分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mg。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g/dl),都需要怀疑是否属于病理性黄疸。
四、消退时间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应在1周或10天左右消失,而病理性黄疸则会持续存在,或者退而复现。但也有很多宝宝的黄疸过了两三周多还没消退,这时家长已经很担心了,难道是有其它疾病?其实只要黄疸有消退的迹象,婴儿进食正常,大便没有变白,就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出生时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婴儿,黄疸到1个月时不消退的
如何处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形成机制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生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的护理上,需要注意保暖,母乳按需喂养,母乳里面有轻泄的成分,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可以让宝宝多吃多排便,帮助宝宝黄疸消退。如在产后早期评估发现妈妈确实是母乳分泌量不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配方奶,以免因饥饿导致黄疸加重。也可以给宝宝泡泡药浴,可以加快黄疸的消退。
病理性黄疸 目前已经确定对黄疸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并需要明确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发病,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光疗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来改变胆红素的结构,可以降低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并且使其加速从体内排出。
病理性黄疸应对不及时引起的危害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正常人的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一个叫“血脑屏障”的东西,它可以阻止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包括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但是当胆红素升得过高,或者某些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时,有一部分胆红素就有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胞死亡,发生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由于神经系统损害是永久的、不可逆的,因此预防胆红素过度升高是关键。
课后答疑
课后,在答疑的环节,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对于黄疸的疑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晒太阳、喝葡萄糖水、吃中成药可以退黄?
1、晒太阳: 晒太阳退黄存在效率低下和对宝宝皮肤、眼睛等不安全的问题。操作的时候应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对眼睛做好防护。
2、喝葡萄糖水
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3、中成药
新生儿黄疸是中成药应用的重灾区,其中大都含有致泻的成分,新生儿的胃肠道和肝肾发育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人为造成的腹泻一旦开始就很可能难以缓解。
二、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的一种特别的情况。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15~20mg/d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可能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黄疸指数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当胆红素达到20mg/dl,可予光疗。
暖意如初的陪伴
我想把最好的送给你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