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影响 > 妇幼科普带你认识新生儿黄疸

妇幼科普带你认识新生儿黄疸

发布时间:2021-7-15 11:13:38   点击数: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因新生儿在出生后要完成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从依赖母亲代谢胆红素的寄生状态到逐渐发育成熟并独立完成肝酶生成以及胆红素结合与排泄的过程。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至3天出现,4至6天达到高峰,7至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至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至4周。一般临床上的儿科医生会使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来检测孩子的黄疸情况,判断孩子的黄疸严重程度。新生儿皮肤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病因多种:溶血,缺氧,感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遗传疾病和药物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黄疸程度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黄疸颜色,呈桔黄或金黄色,或呈暗绿色或阴黄。还可能伴随有其他表现,如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黄疸严重时会有全身症状,如新生儿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临床上出现这种黄疸,要注意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BMJ)于年由Arias及Gartner等首先报告,是生理性黄疸的一种。其特点为母乳喂养儿,于生后1周左右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至3周达高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它方面正常。母乳性黄疸至今病因不清,但是有学者认为轻微的黄疸有利于新生儿抵抗外界氧化反应,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母乳性黄疸以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2天至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黄疸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重度较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停喂母乳后48至72小时黄疸即可明显减轻,如再喂母乳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程度。预后一般良好,新生儿生长发育也正常,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持续母乳喂养,对新生儿不造成健康影响。

饥饿性黄疸

1.部分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与未达到最佳喂养频率和母乳摄取量不足有关,以致新生儿体重丢失过多,排便次数少及胆红素排泄不充分。2.此类婴儿黄疸程度严重,同时会伴有新生儿体重下跌严重(出生7至10天内),或体重增长缓慢(出生10天以后),大小便异常,排泄减少,小便颜色偏黄,甚至呈橘黄色,并伴有臭味。3.如果母亲和新生儿分娩后情况良好,应该及早亲肤接触和母乳喂养,不限制喂奶时间和频率。在生后头几天里,要求哺乳每天至少达到8至12次以上,这样有助于刺激母亲泌乳,避免体重过多的丢失,有助于婴儿胎便及胆红素排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x/723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