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一种常见病,类型很多,症状也很复杂。在治疗上,西医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防治药物,希望用一般对症治疗的方法,借助于有效的药物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不少中医也循着这条路子加以探讨,然“程序的东西”是不可靠的。按中医的基本精神,根本问题还在辨证施治,有是证即用是方,不必受病名,甚或受脏腑概念的限制。
当然,经常见的症状还是要掌握的,今天所论即是中医大家胡希恕列出的无黄疸型肝炎基本类型,不敢说全面,仅供大家参考一二。
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主要由以下几点:
1、起病较缓,病史不明确。部分患者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在查体或验血中才发现肝功能异常。
2、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近期内乏力,出现消化道症状,但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3、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功能浊度或絮状试验轻、中度异常,血清胆红素始终正常,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
常见证型的治法:
(1)无力疲乏、腿软、腹胀、肝区疼痛——此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于体衰力弱(慢性病程)而显柴胡证者非常好使。
对疼痛重者,要加血分药,古人认为“邪在肝,两胁中痛”,此内有恶血(瘀血,所以肝大或脾大),可配合刺行间以引邪下行,灸足三里以温胃中。
具体加血分药时,因乏力者为虚,不可擅自用攻伐药,故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为多,因该方也有治肝区疼痛的作用。有时加味王不留行(本为外科药,治瘀血性疼痛重)或桔梗(治疼痛的刺痛较好)。
总之,乏力者合当归芍药散,以其有强壮作用也。甘草加量也会有较好的缓痛作用。
这类治法,都是人感到特别乏力、胀满不欲食、大便偏干为宜;或许胃的证候不明显,而下腹胀得较重者为宜。
肝功能不好,加丹参、茵陈。因茵陈本属利胆剂,也等于疏肝剂,对恢复肝功能作用较好。道理后世论述较多,究其实质,仍不得其详。
以上方剂及合方,不光治肝炎,有些慢性病也多用,尤其是下肢无力、腰背肩酸者,吃了就感到舒服。
(2)若呃逆,有明显的所谓肝胃不和者——可用四逆散合茯苓饮(主治胃胀,重者加砂仁、木香),加量党参、橘皮、生姜;或合当归芍药散(治肝区疼痛),这样可对胃起很好的调理作用。此类证者,大便都偏稀。
若肝功能不正常,也可加丹参六至八钱,茵陈一两,甘草三钱。凡胃不和,堵满得厉害,以此为主要证候者,多以此类方剂主之。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缠缠绵绵,不容易痊愈,容易转为慢性病。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同时做好长期“抗战”的心里准备。
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消化的食物,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除蔬菜水果外,可多吃山楂、食醋等酸的东西。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劳累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致慢性肝炎的复发。慢性肝炎患者更要特别注意休息。切忌过量饮酒,酒是肝炎复发最主要原因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