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一枝仙花,名号是栀子花仙子,她看见人间只有一些小花小草,没有大点的鲜艳的花朵。于是她就下到人间,变成一棵栀子花树长在一处荒坡上。
日晒雨淋,生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
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身穷汉子。
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小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口,给她浇水,施肥,悉心照料。
花树很快就有了生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色碧绿,油光水滑。
初夏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芳香素雅,特别招人喜欢。
穷汉每天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虫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好了。
穷汉是个长工,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是谁帮他做的饭菜呢?
以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白,就多了一个心眼。
这天,他故意装着出门的样子,走了没几步就回来躲在外面,偷偷的往家里看。
这时,只见一素身白衣的女子从花树上下来,飘进了他家。
穷汉吓呆了,他壮着胆子进屋问道:“姑娘你是谁?”
女子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是栀子花仙子,来到人间,一时不适应人间环境与气候的生长,是你在我危难时出手相救,你是我的恩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嫁你为妻。”
穷汉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娶她了。
婚后他俩对门前的那棵栀子花更加爱护有加,栀子花仙子还将栀子花的枝条剪下来插枝繁殖,他俩门前的栀子花树长成了林。
老百姓闻到这清香,看到这素雅的花朵,纷纷都想养。
他们就将培育好的栀子花树送给大家,从此家家户户养起了栀子花。
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人们都爱戴着她,栀子花也在人间越来越繁茂,给人们带来清香素雅的芬芳。
中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一直作为清热泻火的药材使用,并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扭挫伤痛等症。
《神农本草经》认为,栀子“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渣鼻,白癞,赤癞,疮疡。”
在民间,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吊筋药”,是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白酒和匀调敷,治疗跌打损伤,功能活络舒筋,有消肿止痛之效。
据清宫医案史料记载,光绪就曾以“山栀子一两,用白面、烧酒和匀,作饼贴上”,治疗伤痛。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四肢挫伤疼痛,效果尤佳。
不仅如此,每逢炎夏酷暑之际,也常用一两枚栀子泡茶以清热解暑,祛火解毒。
如果出现小便灼热疼痛,淋漓不利,也会用几枚栀子同冰糖熬水喝,以清热利尿。
遇到黄疸肝炎时,乡村中医常以栀子配合民间草药田基黄、虎杖,用水煎服,利胆退黄,颇为有效。
对鼻出血者,还可用栀子同茅草根、荷叶一同煎汤内服,或用栀子炒黑后研末,吹鼻孔以止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