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产后第一周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宝宝黄疸尤为严重!
不少宝妈们出院了,可怜的宝宝却留在病房照蓝光。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症状,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问题。
一、生理性黄疸
症状轻的宝宝面部呈浅黄色,也会波及躯干,巩膜黄染2-3天后消退,第5-6天时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症状重的宝宝黄疸先头后脚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使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粪便仍为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1、多喝奶多排泄
对付生理性黄疸,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奶多排泄,每2个小时喂1次。
妈妈可以在白天每隔1.5~2个小时喂哺一次,晚上4~5小时哺乳一次,将一天24小时的哺乳的次数至少达到10至12次。
黄疸宝宝容易嗜睡,吃起奶来也没多大劲头。如果宝宝嗜睡或者吸乳乏力,可以唤醒宝宝,鼓励宝宝吃母乳的时间更长、更频繁。
2、不用停母乳
如果不是母乳喂养,宝宝更容易发生黄疸,所以妈妈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哺乳新生婴儿。
有的医生会建议暂停24~48小时的母乳喂养,给孩子喝配方奶粉,以观察是否会降低胆红素的水平;而有的医生则建议继续哺乳,甚至主张增加喂奶的次数,两种做法都能让婴儿有所好转。
但由于暂停母乳有提前断奶的风险,而且用断奶的方式证明是生理性黄疸,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勤喂母乳。
3、适当晒太阳
晒太阳去黄疸存在争议,但有的医生会建议多晒太阳,因为某些特殊波长的蓝光,可以高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但注意新生儿最好不要出屋,可以在窗下晒,如果要给6个月以下的宝宝晒太阳,最好在早上11点以前或者下午4点以后,但也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二、病理性黄疸
?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不超过15mg/dl为正常范围)
③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
④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退而复现。
主要原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
如何预防黄疸严重?
1、降低早产的风险
早产儿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黄疸,因为宝宝的肝脏可能未完全发育,而以下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增加早产的概率。
除了烟草、酒精和压力的影响因素外,宝妈们也要注意监测或降低某些感染的风险,如疱疹、梅毒、巨细胞病毒(CMV)和弓形虫也可导致早产。
2、出生后立即母乳喂养
出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开始哺乳,宝宝患黄疸的概率更小。宝妈的初乳可以促使婴儿的消化系统活动,促进胎便尽早排出,从而排出多余的胆红素。宝宝的便便由黑色变成黄色,就意味着胎便排出干净了。
3、增加喂养频率
建议宝妈们在宝宝出生后头几天,每天喂养至少8-12次。
4、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脐部、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5、注意观察
观察新生儿的全身症候,是否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恐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最后,即使宝宝得了黄疸,宝爸宝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害怕,大多数黄疸都是不需要治疗就能消退的,少数较严重的黄疸也可以通过光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