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与黄疸
●●●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最适合婴儿需要,对婴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一位健康、营养均衡母亲的乳汁可以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至6个月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尽管母乳有诸多的优点,但正如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母乳喂养也有不足之处,黄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高达60—80%,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有少数患儿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母
黄
喂
乳
养
性
疸
性
1、母乳喂养性黄疸: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3--5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
2、母乳性黄疸:
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4--8周才能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可在48--72小时明显消退。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加重或重新出现,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新生儿多无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如新生儿感染、溶血症等因素。
诊断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目前尚无特异性方法,在除外感染、溶血、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半乳糖血症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多种可引起高非结合胆
红素血症的疾病后,方可诊断。
治疗
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要给予及时干预。
1
调整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作为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需要消除母亲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恐惧,尽量鼓励和教育母亲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而非单纯的停止母乳喂养。建议轻、中度黄疸的患儿应该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加重黄疸,增加喂哺的频率可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如果胆红素水平不是非常高,可适当增加哺乳频次。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指南中反对对无脱水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这对于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该指南还反对在黄疸时终止母乳喂养,认为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使肠蠕动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减少,黄疸可望自行消退。
2
加强监测
随着产科分娩量的逐年增加,新生儿在产科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一般3天随母亲出院。而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往往发生在生后的5—7天,所以新生儿黄疸高峰大都在出院以后才发生。
经皮检测胆红素浓度预测黄疸严重程度的发生是简便、有效、无创的方法。
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患儿应注意观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更严密的监测。
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提出,当血清胆红素umol/L(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当血清胆红素umol/L(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当血清胆红素umol/L(20mg/dl)时加用光疗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监制:冯青奇
文稿:付领然
制作:陈彦匣
辛集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