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最高:约51.3μmol/L
在生后4天:~μmol/L
早产儿:.5μmol/L
(供参考)
生理性黄疸
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表现的特点是,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0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2~4周消退。此外,黄疸一般都是轻度的,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一般表现: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症状、体征。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病理性黄疸
特点:
黄疸出现过早,常在24h内出现;
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umol/L
黄疸进展过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
黄疸持续多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褪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
符合以上特点之一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加重时有可能导致核黄疸,会损失脑神经,导致脑瘫、听力障碍甚至死亡,需引起高度重视。
母乳性黄疸可以喂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后一般来说不必停止喂养母乳。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护理
治疗
大部分的生理性黄疸都会自行消退,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对于轻微的黄疸,多晒太阳,充分喂养,增加肠胃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出。
仔细观察黄疸的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及大便颜色。
病理性的黄疸可以采取蓝光治疗:蓝光对宝宝伤害较小,更容易被皮肤表面的胆红素接受,通过光-氧作用,将脂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胆红素,让沉积在皮肤的黄疸尽快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严重的黄疸宝宝还需要通过换血治疗来快速退黄。
蓝光治疗
中医认为,形成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
小儿推拿调理原则:健脾利湿、舒肝利胆
推拿
调理
清补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先清后补,在小儿拇指螺纹面做向心性直推,成为清脾经,次;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推,称为补脾经,次。
清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在小儿食指末节螺纹做向心性直推,次。
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由小儿虎口直推向食指指尖,次。
清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由小儿小指指根直推向指尖,次。
取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50次。
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50次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