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预防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要慌这些方法让你安心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要慌这些方法让你安心

发布时间:2021-4-9 20:41:58   点击数: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由于对新生儿生理状况不了解,当宝宝有任何异状时,新手爸妈总是心慌不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概率虽然高,但通常只要经过适当照顾,便可避免因黄疸过高对宝宝健康所构成的危险。

一:生理性黄疸发生概率高

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常见于出生3~5天时)有皮肤变黄的症状,并于1周左右时,其黄疸指数(即总胆红素值)会达到高峰,约出生后8~10天,黄疸指数会渐渐下降,这是新生儿黄疸的正常生理性过程,称之为生理性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原因

1.自然代谢或红血球破坏造成胆红素增加

新生儿的红血球不但寿命短、代谢快,而且比较脆弱,容易被破坏受伤,例如压力或产伤,都会使红血球被破坏并释出更多胆红素,此时释放出的胆红素属于脂溶性的未结合型胆红素,排出体外之前,必须经过肝脏细胞的转化,倘若这过程进行得不顺利,使体内堆积的胆红素来不及排出,就会形成高胆红素的发生,即临床上的黄疸症状。

2.代谢功能不佳

从释放到排出的过程中,脂溶性的未结合型胆红素必须转化成水溶性的结合型胆红素,而后运送至肠道系统进行下一次代谢,并借由尿液或粪便排出。但新生儿因为肝脏功能尚不成熟,代谢排出功能低,加上肠道菌不足使代谢过程不顺利等原因,黄疸的发生也就较难避免。

3.肠肝循环延长

新生儿肠道中有大量的β-葡糖醛酸酵素,会将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变回未结合型的胆红素,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总量增加(增加黄疸),这个循环被称为肠肝循环。

4.延迟喂食

哺喂母乳可以帮助建立肠道菌群并促进胎便排出,排出胎便时,大量的胆红素也会因此排出、降低黄疸症状。但若宝宝出生后,喂食被延迟,或是胎便未排出,β-葡糖醛酸暴露在肠道的时间延长,就会增加未结合型胆红素产生的机率,让黄疸增加。

5.哺乳失败型黄疸

宝宝刚出生时,因母婴间哺喂的默契尚未建立,无论是哺喂姿势失当或含乳方式错误,使宝宝无法喝到足够奶水,水分及营养摄取不足都会导致宝宝产生黄疸的机率便会增加,此种情况被称为哺乳型黄疸,但正确的名称其实应该称为哺乳失败型黄疸,此时只要调整正确的哺喂习惯,持续勤喂或暂时性的添加母乳替代品,就可以改善宝宝的黄疸症状。

6.母乳性黄疸

发生的时间通常出现在宝宝2~6周时。此时若持续哺喂母乳,高胆红素值会慢慢减少,但黄疸症状可能会持续到4~10周。母乳型黄疸的发生机率不高,倘若发生,搭配照光治疗后多半可很快改善。

三:照光治疗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排除病理性黄疸的情况下,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是安全的,透过频繁哺乳让孩子借由尿液与粪便排出胆红素,或是进行照光治疗,都能帮助生理性黄疸逐渐消退。

四:勤哺喂助代谢

生理性黄疸通常约2周内会缓减,高危险群则可能到4周后才渐渐缓减,但无论如何,当宝宝黄疸指数升高时,通过频繁哺喂仍能帮助宝宝借助大小便排出胆红素,更快缓减黄疸症状,平均而言,建议母乳的哺喂可在产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并在产后几天能有一日8~12次的频率,如此可有助于增加粪便与尿液的排出,进而缓和黄疸的影响。

五:多观察不耽误就诊时机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通常在宝宝出生后3~5天会出现,但病理性黄疸在出生第1天就可以观察到,且总胆红素值增加的速率很快(超过每日5mg/dL),黄疸症状会持续超过2周,或者直接胆红素超过2mg/dL,此时都须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宝宝黄疸的发生,一般都是从脸部开始发黄,逐渐扩散到腹部以下,退去时,则会从腿部逐渐往上退,即脸部的黄疸会最后消散,因此,如果妈妈产后在家中坐月子,观察到宝宝脸部皮肤发黄,但腹部以下逐渐消退,就表示黄疸的情况正逐渐改善中,反之,如果颜色持续太黄、腿部与脸部一样黄,或黄疸情况超过1周,就建议回诊确认宝宝状况。

小贴士病理性黄疸成因包含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使过多的胆红素被制造,以及转换或代谢功能失调,其他如肝炎、胆道闭锁等。六:留院观察避免风险

由于影响宝宝黄疸症状的因素既多且复杂,有时产妇出院,宝宝却仍要留院观察,让家长十分不舍,但因为要分辨是生理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需考虑诸多因素,且黄疸的发生会有起起伏伏的阶段变化,如果正好处于高峰期,经过照光治疗仍未缓减,就需持续观察,反之,若黄疸指数落回安全值,就可以放心跟妈妈回家。

七:有相关病史需特别留意

黄疸的发生无法事先预防,但临床上发现,若家族史中有蚕豆症、母亲有妊娠性糖尿病、双胞胎大小差很多、新生儿感染、前胎有黄疸情况、需照光治疗等病史,发生黄疸的概率就比较高。此外,若产程不顺利,例如:发生新生儿窘迫、早产、头血肿等,或是产后哺乳不顺利,都有较高概率出现黄疸恶化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并早日安排回门诊追踪。

小贴士黄疸高危险群

1.黄疸出现于出生头一天。

2.前胎有新生儿黄疸或贫血。

3.溶血疾病。

4.喂食不佳(配方奶或母乳哺喂)。

5.蚕豆症。

6.感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早产。

7.头血肿、血球过多症。

8.亚裔、地中海裔、印地安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f/628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