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预防 > 新生儿黄疸,中医辩证治疗疗效好

新生儿黄疸,中医辩证治疗疗效好

发布时间:2021-4-9 0:30:44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gbdf.net/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中医称为胎黄,以面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黄色鲜明为热重于湿,黄色晦暗为湿重于热。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黄疸的五大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刚出生婴儿,近半数黄疸、湿热从何而来?胎黄的发病与父母身体素质和生活方式有关,来自父母的东西产生于胚胎成型的过程中,于是,“胎毒”应运而生。最早提出“胎毒”的是朱丹溪,新生儿黄疸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既然胎毒与生俱来,以热毒为特征,热性蒸迫,毒能浸淫,因而孩子出生后的很多疾病都与胎毒有关。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

一、原理:

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为本病的基本治则,重点在肝胆,也考虑脾胃和肾。多用清法、利小便法,通腑泻下法,促进胎红素尽快排出或分解。

二、治法

1.中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柴胡(疏肝利胆)、栀子、大黄(清热泻火,通腑退黄)、车前草、淡竹叶、金钱草(利水通淋退黄)、黄连、甘草(古代去胎毒方)。

2.小儿推拿:清肝经、清大肠、清小肠(疏肝利肝,利水泻浊,通腑排毒)、清补脾经(清利湿热、助运化水湿)、清肾经(泻胎毒)、摩腹、轻抹胁下、搓摩胁肋(疏肝利胆,调畅气机)。

1

脾湿型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2

湿热型

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3

瘀滞型

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4

寒湿阻滞型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治疗要益气健脾、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甘草。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助阳散寒;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气消胀;大便溏泄、胃纳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湿和胃。

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因小儿脏腑娇嫩,在清热除湿过程中,要保护脾胃。治疗新生儿黄疸,淞茂中医馆中医专家卫淑良卫奶奶有妙招。

卫淑良,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普洱卫生学校中医专业,医院中医科工作至年五月退休;医院进修中医儿科。

1、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咳嗽、发烧、腮腺炎、厌食、疳积、小儿腹泻、婴幼儿湿疹、新生儿黄疸、小儿红白痢疾、小儿口疮、过敏性紫癜等小儿常见多发病。

2、呼吸道疾病:感冒、咳嗽、发烧、扁桃体炎、咽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其他常见疾病。

3、其他:痛风、风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增生、痤疮等。

(坐诊时间:周一、二、四、五、七上午/下午)

一、女,出生3天,年7月27日来诊

主诉:足月剖宫产后3天,皮肤轻度黄染,黄疸值检测分别为8.0,10.2,14.3,

纳可,便调,小儿指纹淡紫。

中医诊断:胎黄(湿热证)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治则:清热利湿,健脾固本

内服药:茵陈四君子汤加味

外用方:利湿退黄浴袋2袋,煎水洗浴,忌内服,1日2次。

服药方法:2日1剂,1日三次,1次1袋,开水冲水服用。

年8月2日电话回访,小孩皮肤黄染好转,黄疸值检测正常。

二、男,1个月,年7月27日

主诉:皮肤黄染,医院检测黄疸值14.1,15.2,16.3,纳可,便调,偶易惊。

中医诊断:胎黄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方药:茵陈蒿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用药方法:2日1剂,1日三次,一次1袋,开水冲服。

外洗方:利湿退黄浴袋3袋,1日2次,煎水洗,忌内服。

年7月30日电话回访黄疸值降到7.0,8.0,9.0

二诊年7月31日

经诉:症状减轻,原方减味3剂。

三、女,出生20天,年7月28日

主诉:医院检测黄疸值14.0,15.1,16.2,纳差

舌红,苔薄白,小儿指纹淡紫

中医诊断:胎黄

西医诊断:新生儿黄疸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外用方:利湿退黄浴袋2袋,煎水洗浴,忌内服,1日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f/625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