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预防 > 潘毅什么才叫中医里的心心相印

潘毅什么才叫中医里的心心相印

发布时间:2021-3-5 4:38:53   点击数: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我们都知道心心相印是人类思想情感完美契合的一种状态,以心印心,契合无间。

可你是否清楚,其实在我们自身也有着一套完美契合的“两心”相印系统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潘毅老师给我们分享下《两“心”相印的中医心系统》。

何为“两心”?一者为“血肉之心”,二者为“神明之心”。

两心”之血肉之心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狭义的血肉之心,即是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中空性肌性器官,如拳头大小,内含四腔两间隔,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在中医体系内的血肉之心,亦是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全身,故血肉之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脉的基本原理

心的阳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这个功能来源于结构,跟现代医学的同名脏器的功能是相似的,但多了中医的符号:阳气。

阳气的作用是温煦、推动、气化、防御、营养、固涩。在心系统中主要强调的是推动作用。气无形,推动作用很强。阳有温暖的作用。

心主血:

把血液分布到全身,起营养作用。换句话说,血不足或者营养出了问题就涉及到两个器官,1、心主血;2、肝藏血。

心主脉:

心的阳气推动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收缩使脉道通利。假如纯粹按照字面解读,就是阳气推动血在里面运行。但假如加上文化背景,你的注解就会不一样。首先心五行属火,火烧起来是一鼓一鼓的,像心脏的搏动。离卦(配图)属火,取象中虚,五脏里面只有心脏空的。

如果把离卦拉长来看,就像血管,上下是血管壁,中间是血液,血管也是空的。这样综合来看,就不光只有阳气的作用,还有鼓动的收缩舒张作用在内。在血液运行不流畅时,就易血淤,中医一般是温心阳,最常用的是一个是桂枝,一个是附子。现在也有个很时髦的药:丹参,丹参能配吗?刚好能配。附子、桂枝是温心阳。

除此之外,桂枝还有通的作用。桂枝和丹参配,桂枝温通血脉,丹参活心血,桂枝是温的,丹参是凉的,一温一凉,一个舒张一个收缩,一个鼓起一个收缩,就像是脉动。所以如果文化功底不够,完全按照字面来解读,你很难体会中医用药里面一些有深度的用法。

那概括刚才讲的要素,血正常运行必备的条件有三个:一、心的阳气充沛;二、血液充盈;三、脉道通利。理论是用于临床的,如何判断以上三点情况呢?需要一些实证。

心主血脉的正常运行状态

观察心主血脉功能运行是否良好,最常用的最简便的是面色、舌色、脉象、心胸部感觉。

生理上如果符合刚才的三个条件,面色应该是:红润。我们常说气色两个字,其中红是血的颜色,而气显为光泽。所以面色红润是理想的状态。舌色应该是:淡红。脉象:正常脉象实际上就是取中值~不快不慢不浮不沉,和缓有力节律一致。心胸部:没异样感觉。为什么中医叫藏象不叫脏腑?因为脏腑是纯粹结构性的器官,藏象是以象测臟,不需要把人剖开,根据以上的外象来判断内部是否正常运转。

心主血脉的病理状态

1、心血虚

意味者血液不够或者血液本身的濡养功能减退而影响到心系统。中医所讲的血虚与西医所言的贫血大概会有九成的重合度。面色:苍白,萎黄。舌:淡,舌的颜色与面色基本是一致的,舌的表现一般比面部准确,因为面有皮肤,舌只有粘膜,所以气血有变化时,舌头比面部敏感。脉:细(不一定有无力感,无力是推动问题)。心胸部:心悸、心慌。

2、心气虚

常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不足,血推不动,面色舌色同血虚。脉:偏无力感。心胸部:心悸心慌、胸闷(无力推动慢,有憋住感)。

3、心脉淤堵

面色:晦暗。舌色:有瘀点/瘀斑/暗/青紫。脉:涩。心胸部:堵、闷。刺痛/绞痛。

病态之中根据不同状态的组合,可分辨出是哪种病象。以上内容还可以延伸出心阳虚、心阴虚等等,并且很多可以相兼。因篇幅原因不做展开。中医的模块并不复杂,麻烦的是病人真正症状出来时是相兼的。

“两心”之神明之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里讲的是的“神明之心”主神的功能,也可表达为心藏神,概括而言即是:

心具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及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接收外界的信息作出反应的功能,《黄帝内经》称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同时,心也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五志-喜怒忧思恐,实际均由心发出,而应于五脏。

为什么心主神明?

现在有一些争论:到底是心还是脑在主导人的思维活动。

在古代,“心”这个字是双肩挑的。它的原意本来就有两个:一个是心脏的心,一个是心灵的心。心而有灵,用灵来表达,说明古人的概念中它的是无形的虚体。人们常说的“用心想想”,难道说的是用实体的心脏想吗?其潜在意思其实就是用脑想想。

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子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在这些话里,心的意思肯定不是那个血肉之心。所以在古代约定俗成的用语中,常有以心代脑的表达习惯。

中医讲的安心神,药物作用的部位也是脑,而不是心脏。现代研究精神思维活动意识的学问不也叫心理学,而不叫脑理学吗?证明在用词上,大家也习惯心脑旁通而用。

这实质是同一符号,带有两种不同含义。既然“心”有两层含义,也就不存在心与脑孰主神明的争论前提了。

元神和识神

心可以主宰人体生命意识活动,也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两个概念容易搞混,用更简便的概括来说可以分为:元神和识神。

1、元神:

元神的概念不是来源于黄帝内经,是由李时珍从道家观念引导而来。“元”,意来源于先天。就是我们与生具有,不需要后天训练就有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自调节作用。例如:体内体外影响人体血压的因素,至少有1-种,但是我们人体不需要向身体发号施令去调节血压,它自动就能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慢慢的适应自然,适应内外环境,它自己产生了一套适应与调节机制,像一个烙印。这个烙印在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不需要后天习得。“元神”的“元”也可以当做起源的源。元神可以解释为万神之源,人体各种神都和他有关。出现了跟魂魄意志的病,除了治疗相应的部位(如:肝藏魂、肺藏魄等)还要                                                 .

==================================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f/584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