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假性黄疸:进食含胡萝卜素食物,药物(新霉素、米帕林),老年人结膜黄色脂肪蓄积。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1.7-17.1umol/L。
显性黄疸:血浆胆红素>34.2umol/L,巩膜、皮肤、黏膜、其他组织或体液黄染。
亚临床黄疸/隐性黄疸:血浆胆红素17.1-34.2umol/L,无肉眼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前者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无明显全身症状;后者出生后24h出现,持续2-4w,或退而复现,每日升高>5mg/dL。
(胆红素1mg/dL=17.1umol/L)
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增高(>umol/L),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变。多见于新生儿溶血。
注意:CB≠DB,why?DB指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的胆红素,CB与重氮试剂反应迅速,但实际上血液中少量游离胆红素(UCB)也会直接参与重氮反应,因此DB是参与快速重氮反应的大部分结合胆红素,从检验学看不能完全等同,但临床上常混用。间接胆红素由总胆红素减直接胆红素计算得出。
二、黄疸的主要鉴别点
1.假性黄疸、亚临床黄疸、黄疸
2.根据胆红素性质分类:UCB↑为主、CB↑为主
3.根据胆红素产生机制分类: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
4.病史:不洁饮食、近期输血、静脉吸毒、不健康性行为提示病毒性肝炎可能;药物、溶剂、酒精、避孕药;胆石症、既往胆道手术、黄疸病史提示胆道疾病。
5.原发病诊断
最常见:慢性肝病失代偿,酒精肝,胆囊疾病,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异常,肿瘤等。
一般常见: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溶血,手术,自身免疫肝病等。
不常见:淋巴瘤、先天性酶缺陷等。
6.性别、年龄、家族史、病史、病程
7.症状及伴随症状、体征
8.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三、(1)溶血性黄疸
1.病史:输血,药物,感染,溶血家族史。
2.急性溶血/溶血危相:寒战、高热、呕吐、腰背酸痛、全身症状明显,甚至急性肾衰;慢性溶血症状较轻。
3.巩膜轻度黄染,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4.慢性溶血者可见肝脾肿大。
5.贫血,骨髓增生活跃表现:外周血网织红细胞↑>5%,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6.血清TB↑(<85umol/L),UCB/IB升高为主(占80%);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加,急性溶血时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慢性溶血尿含铁血黄素增加。
自身免疫性溶血:Coombs试验(+);地中海贫血:红细胞脆性降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急性、慢性肝炎。
2.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黄、金黄色。偶有皮肤瘙痒;疲乏、纳差;出血倾向。
3.肝功能异常:ALT/AST↑、PT、ALP↑、ALB↓,胆固醇等下降。
4.TB↑(17.1-umol/L),CB、UCB均↑;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疾病高峰,胆汁淤积,尿、粪胆原正常或减少。
(3)胆汁郁积性黄疸
1.肝外:结石、狭窄、炎症、肿瘤、蛔虫阻塞胆总管。
肝内:毛细胆管病毒性肝炎、药物胆汁淤积、原发胆汁肝硬化。
2.皮肤暗黄、黄绿、褐绿、甚至黑色。皮肤瘙痒明显,症状出现早于黄疸。
3.血清TB↑(完全梗阻>umol/L、不完全梗阻-umol/L),CB/DB↑为主;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色深。粪胆原↓、消失,陶土色大便。
4.肝功能:ALP、GGT↑,CHOL↑;ALT、AST↑,ALB↓,PT延长。
肝内、外黄疸鉴别:泼尼松治疗试验/苯巴比妥试验:泼尼松10mgqidpo(苯巴比妥30-60mg),1w,TB↓至原来40-50%,消退者为肝内,不退为肝外。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酶缺陷导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多发生于小儿、青少年,有家族史。包括Gilbert、Dubin-Johnson、Rotor、Crigter-Najjar、Lucey-Driscoll综合征等。
UCB↑为主:Gilbert、Crigter-Najjar综合征。
CB↑为主: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Ⅱ型(Rotor综合征)、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
四、临床鉴别诊断思路
(1)以UCB↑为主的黄疸
1.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细胞膜、红细胞酶、HGB中珠蛋白链异常。
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①免疫性(自免溶、输血、新生儿);
②机械性:创伤性心源性溶血;
③药物毒物、物理、生物因素:磺胺、苯;大面积烧伤、放射;疟疾、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蛇毒等;
⑤脾亢;
⑥PNH;
⑦蚕豆病。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①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Gilbert);
②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Crigler-Najjar);
③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Lucey-Driscoll)。
4.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2)以CB↑为主
1.肝细胞性黄疸:
①感染:病毒、细菌、血吸虫、阿米巴、钩体病等。
②酒精性肝病。
③药物、毒物。
⑤代谢与营养因素:甲亢、血色病、Wilson病等。
⑥心源性黄疸:缩窄性心包炎、心衰等。
⑦静脉阻塞性疾病: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阻塞性疾病等。
⑧肝硬化。
⑨妊娠急性脂肪肝。
⑩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哺乳性黄疸。
2.胆汁淤积性黄疸:
①肝内胆汁淤积:病毒、药物;酒精;良性家族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术后黄疸;PBC;淋巴瘤。
②肝内胆管机械性梗阻:结石、炎症、肿瘤;先天性胆道闭锁、节段性胆管扩张;华支睾吸虫病等。
③肝外胆管机械性梗阻:胆石症;肿瘤、炎症、胆管狭窄;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胆道蛔虫症、华支睾吸虫病等。
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遗传性结合胆红素增高Ⅱ型(Rotor综合征)。
Tips:①DB/TB<0.35考虑溶血性黄疸;0.35--0.65考虑肝细胞性或梗阻性;>0.65考虑梗阻性。②尿胆红素(+)提示血中CB↑(水溶性,经肾排泄);尿胆原增多提示肝脏不能处理来自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溶血性黄疸属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过多,肝细胞性黄疸属于肝细胞破坏,处理尿胆原能力下降)。③5’-核苷酸酶诊断意义同ALP,在骨病和妊娠期活性无改变,特异性高。④溶血四项:热溶血试验(+):PNH、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清酸化溶血试验(+):PNH;蔗糖溶血试验(+):PNH的诊断筛选试验,特异性不高,结果阳性者需再做酸溶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免疫溶血性贫血。
附上三种黄疸对比表格: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结石
癌肿
年龄
儿童、青年
<30岁急性肝炎;
>30岁肝硬化多见
中年
中、老年
性别
无差别
女性、肥胖者多见
男性多见
病史
家族史、类似发作史、急性发病有溶血因素可查
肝炎接触史、输血史、药物、酗酒
类似发作史
消瘦、体力↓
黄疸情况
急性溶血、溶血危相有深度黄疸;慢性溶血不一定都黄疸
轻重不一,急性肝炎一般短暂
急性黄疸,多在腹痛后出现,时间短,可波动
黄疸缓起,进行性加深
瘙痒
无
无/胆汁淤积时有
可有
常有
腹痛
急性大量溶血时有,可有腰痛
肝区隐痛
剧烈绞痛
持续性隐痛
消化道症状
无
明显
无
早期不明显
肝脾肿大
肝脾稍大,脾大,无压痛
肝大,急性肝炎质软、压痛明显;慢性肝炎质硬、无压痛。脾肿大
无
肿大,压痛不明显。无脾肿大。
血象
贫血、网织红↑
急性肝炎WBC↓;慢性肝炎贫血、WBC↓、PLT↓
WBC↑
贫血,WBC可↑
血清TB
一般<85umol/L
<umol/L
>umol/L
CB
<35%
>35%
尿胆红素
尿色正常、尿胆红素(-)
尿色深、尿胆红素(+)
尿色深,胆红素波动
尿色深,尿胆红素(+)
粪胆原
粪色深,粪胆原↑
粪色正常,粪胆原不便
粪色变浅,粪胆原减少
进行性减少,陶土色粪
ALP
正常
↑,波动
进行性↑
ALT/AST
正常
↑↑
轻度↑
中度↑
PT
正常
延长,VitK不能纠正
延长,VitK能纠正
晚期延长,VitK不能纠正
激素试验
无诊断价值
急性肝炎的黄疸可明显下降
黄疸下降不明显
针对性
辅助检查
溶血四项、血片、髓片
肝功能、必要时肝活检
B超、CT、ERCP
END
推荐阅读:女孩脾脏长满密密麻麻......医生切开后起一身鸡皮疙瘩!
女子腹泻以为吃坏了,但医生坚决不让她走!结果真出事了!这种病凶险又隐蔽……
肩痛一周后突然猝死!医生:这些身体求救信号很多人都不知道!
14岁初中生突发脑梗死!他的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悲痛!医院一青年医生猝死,年仅32岁
来源:医伯乐原创作者:文哥(版权归医伯乐所有)
30万医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