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平时是不痛的,所以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大部分时候的肝区疼痛是由于胆囊或神经痛所引起,而肝癌或脂肪肝引起的肝区疼痛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临床上,慢乙肝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就不会被大家重视。这也是潜伏性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何时感染的,很难搞清楚:
大部分乙肝患者都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当告知患有乙肝时,都很惊讶:我自己怎么不知道?!是的,何时感染的很难搞清楚,但绝大部分都是婴幼儿时期感染的。
感染的时候,几乎无感觉:
感染乙肝病毒发病的时候,一般仅有乏力、胃口差,或者低热,和感冒的症状很相似,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感冒,也不会重视;只有在出现明显的黄疸(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
不发病时候,危害比较小:
临床常常把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成为“携带者”,一般认为,这时候病情稳定,对肝脏损害较小,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何时有危害,谁也不清楚:
但什么时候肝功能异常是没有征兆和预测模型的,所以,只能定期(每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了解病情演变。
潜伏期越长,危害也越大:
相关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时间越长、病毒指数越高,患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也增加,所以下列情况要积极复查,必要时肝穿刺明确病情:①母婴传染②有肝癌家族史③肝硬化④甲胎蛋白轻度升高⑤年龄大于35岁。
今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大家:症状明显不等于病情重,没有症状也不代表没有疾病。慢性肝病是没有特别感觉或不适的,很多肝硬化和肝癌也没有肝区疼痛,所以要定期复查,不可忽视。每6个月复查的指标包括: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乙肝病毒定量、肝脏肿瘤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B超。
再强调一点:正确解读报告才是最关键的。拿到检查报告后,找专科医生分析一下报告,因为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给你专业的答复和指导。
范兴良,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著名肝脏病学家王灵台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青年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理事,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肝病学组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工作10余年,参编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市科委、卫生局等各级科研课题多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免肝、肝腹水、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慢乙肝、转氨酶升高等或肝病并发胆囊、胃肠疾病。
出诊时间:
芷江路总院:周日上午
石门路分部:周一上午
范兴良博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