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经常会有妈妈咨询关于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停乳的问题,所以希望妈妈们能够通过我今天的讲解找到答案。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
病史
根据婴儿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情况、其他临床表现等进行判断。
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诊断性停母乳喂养
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非常复杂,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喂养与护理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妈妈们可少量多餐喂养宝宝;
现不提倡中断母乳喂养。因为新生儿此时已习惯了纯母乳喂养,突然中断,新生儿会因为不适应配方奶的口味和奶嘴的感觉而减少进食,使得大便、小便排出减少,导致胆红素水平上升。
?按顺时针方向对宝宝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
?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
?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进行观察;如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后,仍可母乳喂养。
光疗
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长满意,大、小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的界值,则不需要治疗。
当胆红素达到20mg/dl时,可给予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支持疗法
注意婴儿保暖,饮食上要增加热量及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
服药
口服益生菌,如妈咪爱一次半支一日两次。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协助退黄。
母乳性黄疸的预防
成功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母乳性黄疸的关键。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排出胎粪;
?出生后妈妈应与婴儿尽早接触,减少母婴分离;
?婴儿出生后早期应尽可能增加哺乳频率,至少每天8-12次,且避免添加不必要的水;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合理喂养;
?妈妈们应合理健康饮食,密切观察婴儿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黄疸过早出现、过迟消退、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虽然母乳喂养是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本病预后良好,且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无害的,严重者才需治疗,所以准备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完-
回头看看:
新生儿黄疸到底要不要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母乳喂养更容易引起新生儿黄疸?(上)
文|王翠玲图|来源于网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白癜风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