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预防 > 新生儿黄疸方

新生儿黄疸方

发布时间:2017-10-27 16:01:38   点击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包括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较其他年龄组的原因复杂,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下列情况才考虑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②程度严重(每日上升5mg/dl);③持续时间过长;④结合胆红素1.5mg/dl。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综合征等。

生理性一般能治愈,不必治疗;病理性黄疸除可选用后述有关疾病的方药外,下述方药对多中原因所致的病理性黄疸有较好疗效,可供临床选用。

1消黄利胆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制大黄、泽泻各3g,茯苓、金钱草各9g,栀子6g

加减变化:皮肤脓疱疮及脐炎者加银花;惊厥者加钩藤、僵蚕;腹泻者去大黄加黄芩;热重者加羚羊粉。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至ml,少量频服。适当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如抗生素、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

适应病证:新生儿黄疸。

经验体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其他年龄复杂。本方采用中药利胆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好的关键在于“早期、足量、足程”,多数入院当时立即服药,每隔1~2小时喂1次,每次10ml。并有“三剂退黄,三剂巩固”的体会。

2清消胎黄汤

药物组成:牡丹皮、茵陈、金银花、车前子各10~20g,生地、蝉蜕、甘草各5~10g。

加减变化:呕吐加鲜生姜,不食加鸡内金,发热加柴胡、荆芥,烦躁哭闹加竹叶、灯芯草,便秘加生大黄,日久体虚加人参。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新生儿黄疸。

经验体会:胎黄主要由湿热内蕴,治法清热祛湿为大法。上方七药相伍,具有利湿退黄,凉血化瘀之功。经临床观察,为较理想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剂。

3茵陈羚羊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羚羊角1g,竹叶5g

加减变化:湿重加猪苓、白术;热毒重加生地、板蓝根;神昏惊厥加安宫牛黄丸;便秘加生大黄;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属阴黄者去羚羊角,加干姜适量。

经验体会:本方功可清热解毒、凉散血热,颇合胎黄病机。临床使用30余年,每获良效。如患儿出生4天,胎黄明显,取上方1剂即获效。

4茵陈四苓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茯苓10g,白术、泽泻各7.5g,猪苓5g。

加减变化:黄疸明显、便结加黄柏、栀子;黄疸晦暗加党参;小便短赤加竹叶;黄疸日久不退加金钱草。

治疗方法:水煎2次,取汁30~5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病症: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

经验体会: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属于中医“胎黄”范围,用茵陈四苓散治之,颇有效验,且无任何副作用。

5茵陈四逆汤

药物组成:茵陈12g,栀子、枳壳、大腹皮、藿香各5g,板蓝根、金钱草、柴胡各8g。赤芍、木通各4g,茯苓、郁金各4g,茯苓、郁金各6g,丹参10g。

治疗方法:水煎,日分6次服

适应病证:新生儿阻塞型黄疸。

经验体会:新生儿阻塞型黄疸多属于胆道发育不良或胆道狭窄,闭锁。属中医“胎黄”范畴。此为本虚标实,故当治其本。以清胆退黄、疏肝理气为主,兼温脾化湿治腹部胀满。方中茵陈、栀子、金钱草、板蓝根以清热解读,利湿退黄;柴胡、枳壳、木通、大腹皮疏利气机;茯苓温脾化湿;丹参、赤芍、郁金以活血化瘀。上方使热清湿除,气顺血活,肝胆通利,则病自愈。后以健脾扶正,续加调养,而获良效。

童速安,更安全的儿科诊所!

孩子健康,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福祉!童速安儿科,正在以万家布局的气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儿科连锁!童速安儿科,看病好得快,还要更安全;童速安用心为孩子构建三重安全保障:第一重安全:用国医儿科大师绝招为孩子看好病,中医更少副作用!第二重安全:用千年传承的脐疗替代输液,大幅降低医疗事故!第三重安全:致力于全面提升孩子体质,不生病少生病最安全!您身边的童速安儿科特色诊所,遵循“慈爱、奇效、安全”,致力于中国三亿儿童体质提升,妈妈倍加信赖!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yf/111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