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查转氨酶降低不一定是好事?肝功能这一指标异常仍然危险
有慢性肝炎的人应该都比较熟悉转氨酶这个词,转氨酶是判断肝脏的功能有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炎症程度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通过转氨酶的数值,医生可以快速判断肝脏的病情。
俗话说久病成医,很多病人看病的时间久了也会积累一点医学常识,知道转氨酶升高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转氨酶升高了就很紧张,每天都希望它能赶紧降下来,不过,转氨酶降低不一定就预示着转好,如果转氨酶降低了,胆红素却异常升高降不下来,仍然有危险。
转氨酶降低,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酶胆分离”。很多病人总是喜欢把转氨酶当做是用不用治疗的标准,一看自己转氨酶不算高,就很抵触治疗,这样是不对的。肝功能检查中可不止转氨酶这一个参考项目,既然把它们都列出来了,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任何一点异常都需要重视。
酶胆分离一般来说,说明肝脏的细胞出现了大量的坏死,很多细胞死亡,肝脏已经到了不能正常生产转氨酶的程度。所以血液中转氨酶很低,这不是正常的转氨酶降低,而是肝细胞坏死导致的病态下降。肝细胞坏死,肝脏不能正常处理胆红素,所以黄疸的症状会比较明显,胆红素超标。
所以,大家在看肝功能检查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不要把转氨酶低和不用治疗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