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恶性肿瘤极难治愈,且致死率极高,人们听到这个字眼,往往就会感觉不舒服。
很多人会与疑问,肝病前期真的是不痛不痒的么?
确实如此!
这是因为肝脏内,没有分布痛觉神经,这就造成肝脏早期受到损伤、病变,无法向大脑发出疼痛信号,因此,我们会觉得不痛不痒的。
这就造成肝病不容易被发现,之后肝病持续恶化,就会慢慢发展成肝癌,因此,大多数人查出肝病时就到了中晚期。
医院肿瘤内科孙燕院士,曾说过:“肝癌的早期预防,要远远大于后期治疗,若能尽早确诊肝病,积极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小肝癌的病发率”。
院士提醒:肝脏病变,身体会出现这4个“异常”,早发现,早治疗
1、黄疸
医学上定义黄疸多变现为巩膜发黄、皮肤发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黄疸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新生儿身上,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过高导致的,可若成年人出现黄疸现象,这多意味着肝脏已经发生病变了。
肝脏在人体中承担着新陈代谢的功能,若是肝脏出现病变,体内的胆红素因代谢障碍,大量存在于血液中,之后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胆红素就会沉淀,引起黄疸现象。
2、蜘蛛痣
这种症状也是肝脏病变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出现这种症状,多是血液中雌激素含量过高引起的。
肝脏健康,可维持雌激素平衡,若是肝脏出现病变,雌激素就会出现分泌紊乱现象,此时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就会激增,之后毛细血管会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出现充血现象,形成蜘蛛痣。
3、频繁乏力
在肝脏合成五百多种物质中,就包括胆碱酯酶,这种物质的作用就是结合神经和肌肉信号的传导。
若是肝脏受到损伤出现病变,此时其合成胆碱酯酶的能力会遭到削弱,造成神经和肌肉的结合出现障碍,引起乏力症状。
若肝脏病症未及时得到治疗,此类乏力现象就会频繁发生。
4、频繁腹泻
肝脏作为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其也参于人体的消化体统,它的任务是分泌胆汁,当人体摄入食物后,胆汁进入肠胃,帮助消化和分解食物。
若肝脏生病,胆汁合成受到阻碍,造成胆汁供给不足,此时摄入体内的食物就会出现消化不完全的现象,从而引起频繁腹泻,而且会伴有厌食、呕吐症状。
坚持做好这“2少”“1多”,肝脏会“感激”你的
“2少”
1、少熬夜
很多人下班回到家,吃过饭后就是抱着手机玩到半夜,总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若经常这样熬夜,肝脏会“吃不消”的。
据研究表明,晚间11点之后,肝脏会提升20%的效率,来完成其工作,当然高效率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
若经常熬夜,机体就会消耗血液,使得供给到肝脏的血液减少,导致代谢效率降低,造成毒素代谢不及时、内分泌紊乱等现象,长期以往,肝脏会“不堪重负”而出现病变。
2、少喝酒
现在很多人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都比较大,有些人会选择喝酒,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可经常这样做,不仅不能给生活带来任何改变,我们的肝脏也要为你的任性“买单”。
酒水中含量最多的要属酒精了,在酗酒后,人体摄入大量的酒精,这时就需要肝脏“出马”来将其代谢、转化,这会使肝脏功能提前“透支”。
同时肝脏分解酒精时,其转化成的乙醛会使肝脏细胞严重受损,出现变性、死亡等现象,极易诱发肝脏病变。
“1多”
多喝茶
肝,喜阴忌燥,若是能经常喝水,体液可得到及时的补充,肝脏也会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下工作,工作效率可显著提高。
常喝水,功效微弱,《百草经》中曾记载:“常饮菊花茶,可修肝损、清肝毒、平肝火”。
菊花品种繁杂,其中要属怀菊亚种的云台冰菊最为出名,是现河南北部古怀庆府的有名特产,此菊中的养肝元素(胆碱、类黄酮、硒元素)能有效养护肝脏,还有“菊中王者”的美称。
胆碱:及时补充,可使肝脏代谢、分解肝内脂肪的速度得到提升,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类黄酮:可有效激活肝脏细胞活性,使肝脏新陈代谢的效率得到显著增强;
硒元素:可使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增强,防止肝脏细胞过度氧化、老化。
饮用简单,90度温水冲泡,经常饮用,肝功能越来越强。
小知识:健康饮食
其实肝病的形成,与我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经常吃大鱼大肉,肝内脂肪容易超标,形成脂肪肝,经常喝酒,容易形成酒精肝等。
因此,建议多吃绿色蔬果,例如:胡萝卜、小白菜、茼蒿、芦笋、西蓝花、蓝莓、西红柿等,经常食用,不仅能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还能加快肝脏的新陈代谢,呵护肝脏健康。
参考文献:
生活习惯与肝病的发展关系及治疗方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