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检查 > 对于瘀胆型肝炎黄疸的治疗当以中医药为主

对于瘀胆型肝炎黄疸的治疗当以中医药为主

发布时间:2022-6-1 18:45:32   点击数:
长期黄疸不退的患者,在除外胆道结石,恶性肿瘤压迫等梗阻性黄疸外,其中以中度黄疸(黄疸指数波动在50-单位之间)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其中主要表现为轻度乏力,精神差,皮肤轻度瘙痒(少部分人),食欲不振伴有腹胀,大便呈稀糊状,很少有成形便,肝功检查提示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两倍,这种病人常常与肥胖相伴,与脂肪肝共存,一般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平时锻炼较少,饮食不节制,喜烟酒等。虽然这类病人不影响工作及学习,但由于肝内毛细肝管,胆管的阻塞,直接导致了胆红素代谢异常,久而久之会使胆汁的生成排泄造成极大的影响,极少数最终甚至成为胆汁性肝硬化。真的如此,就难以治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不少这种病人,他们均把治愈的希望放在药物上,长期服西药,忽视饮食调控,也不锻炼,其结果收效甚微。按瘀胆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可以推测,它的直接因素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有关,治疗则是综合性的,而且强调要把抗病毒放在首位。黄疸的消退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修复而逐渐消退,值得一提的是此种黄疸仅属于一种症状,而不能用独立的一种疾病来解释,除病毒因素外,药物、化学中毒,细菌感染、酒精中毒等引起中毒性肝炎所致的黄疸一般治疗都相对比较容易,在上述因素以外的瘀胆性黄疸中相当一部分发病机理不清,可能与免疫、代谢、遗传有关。临床治疗尚无特效办法。我们通过例瘀胆型肝炎病例分析总结后感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加强锻炼不可少,只要肝功正常,就要设法使胆道排泄通畅,肠道蠕动加强。②饮食要以蔬菜、水果、瘦肉、植物油、米食为主,多饮淡茶水,尽可能少进奶、蛋、面类食物,绝对禁酒。③以中药为主,中草药中的赤芍、葛根、当归、麦冬、沙参、生地、大黄、桅子、猪苓、白茅根能改善肝脏内循环,增加肝细胞有氧代谢,达到利胆退黄作用。患者可根据不同病程加减应用,轻型需一个月,中型需两个月,重型用药三个月至半年,即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我们所遇到的病例中,以25~65岁较多,感冒、腹泻、过度劳累后一般加重,疗效与年龄大小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治愈需时间越长。另外,个别难治性瘀胆性肝炎需要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多半与病程长短有关,一般需治疗的时间约为发病年限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说假如患病一年,治疗需要在三月左右,但不一定每日服药,因此希望此类病人不要过于着急,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但一般可以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学习。这类病人大部分会痊愈,极少患者会转为重症瘀胆,极个别会转成胆汁瘀积性肝硬化,这一点值得注意。长期不退黄的病人,不少医生选用激素来退黄,临床上短期内退黄效果好,但容易反弹,假如长期应用后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从而继发感染等,我们建议一要慎用,二要短程,应控制在二周以内。除以上病例外,医源性所致的胆汁性肝炎近年也逐渐增多,也就是说,本应没有瘀胆,而是由于医生的不当用药或手术等因素所致。有个58岁的男性病人,长期患有胆囊炎、胆结石,但没有皮肤发黄、乏力、纳差等表现,仅为轻度腹胀,时因感冒常见胆囊区隐疼。年5月,因上部不适,医院外科就诊,医院检查手段有限,误将泥沙性结石按单纯性结石对待,连续三次镜下取石,每次相隔两个月,都没有彻底把石头取完,由于反复数次对胆管、胆囊部位周围造成机械性损伤,使病人胆管反复感染,胆管内壁变窄,逐渐形成了阻塞性黄疸,使患者胆汁从胆管难以排到肠腔,结果造成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炎,黄疸指数升高至单位,高于正常值15倍以上,医院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让病人转院治疗。中医接诊此病人后,经再次复查B超声及CT,发现无肿块及结石梗阻,胆囊已变形,泥沙样结石已难以确认。于是采取中药主导服用,在西药抗菌的同时,采用大剂量的赤芍60克,葛根30克,麦冬20克,沙参20克,大黄20克,金钱草20克,砂仁15克,白茅根20克,车前子20克,竹茹15克等,每一剂用ml水大火煎开,小火40分钟,剩余汤剂分成三等份,每天早饭后半小时一次喝下,三天后休息三日不服药,这样依次类推,一月为一个疗程,由于患者能积极配合,这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比较顺利。前后治疗三个疗程后黄疸完全消退,肝功均正常,治疗宣告一个段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jc/87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