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文欣
主审:谢晓英
每个宝宝来到世界上都被视为妈妈最珍贵的礼物,
而新生儿黄疸是宝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新手爸爸妈妈们常会为自家宝贝的黄疸现象而手足无措。
那么孩子出现黄疸应该怎么办呢?爸爸妈妈们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小编就和你一起来学习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知识。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1.生理性黄疸
主要与新生儿身体的特殊性有关系,新生儿体内红细胞总数比成人多,而红细胞的寿命较短,易受破坏,所以新生儿产生的胆红素比成年人要多,容易引起生理性黄疸。
一般出现在患儿出生后2~3天左右出现,4~5日内达高峰,一般情况好,足月儿持续7~10日自然消退,
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主要表现为面颈部皮肤呈颜色较淡的浅黄色。
但患儿无其他特殊症状,如没有精神异常、发育异常等。
2.病理性黄疸
多种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需要及时干预,预防胆红素过高导致脑损伤。
一般出现在患儿出生24小时内,或黄疸程度重,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表现为皮肤及巩膜黄染,而且病情发展较快,持续时间长。
若出现以下任情况,医生会考虑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8.5umol/L(0.5mg/dl);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诱发非典型新生儿肺炎。患儿患有肺炎后,很少出现咳嗽的现象,体温也保持正常,但会出现呼吸困难、哭闹不止以及口吐白沫等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呛奶等。
败血症:新生儿黄疸由患儿血液中胆红素数量过高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可能会出现败血症。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黄疸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胆红素脑病根据病程不同,有不同分期。一般1~3期多出现在新生儿发病的早期,严重时会留下后遗症。
胆道闭锁:出生后持续黄疸,大便成灰白色,严重时出现肝衰竭、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生理性黄疸多数无需特殊干预,加强喂养,多吃多排,一般持续5-6天后,密切观察,可自行消退;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在光、药物治疗等前提下,明确引起黄疸的原发病,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光疗
目前治疗新生儿非结合(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方法: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封治疗,促进非结合胆泄。通常采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光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药物治疗
免疫球蛋白
输注免球蛋白治疗血型不合溶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极少数会出现过敏、皮、发热等不良反应。
白蛋白
补充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降低血液中红素水平。如果儿白蛋白水平正常,则不建议使用。出现过敏、皮疹、发烧等不良反应。
苯巴比
可以导肝酶活性,促进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代谢,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
换血疗法
通常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或严重败血症等疾病。对于黄疸水平高、进展快的新生儿,或者有核黄直症状的患者,具有换血治疗指征。
中医治疗
医生排除禁忌证后,可以在其指导下服用茵栀黄治疗
治疗后效果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通过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足月儿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多在4周内消退。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早发现、早治疗,包括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甚至换血治疗等,并且积极治疗原发病,通常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后遗症。
日常护理需知
1.首先妈妈出院前,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皮肤黄到身体哪个部位,回家后再观察有无任何变化,如果愈来愈黄,黄的部位愈来愈多,就一定有问题,如果黄的部位慢慢消退,就可能不需要担心了。
2.可安排新生儿游泳,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
3.提早喂养,多排尿、排便可利于胆红素排出同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章贡院区妇科-
黄金院区妇科一区-
黄金院区妇科二区-
黄金院区产科门诊-
黄金院区产科一区-
黄金院区产科二区-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