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作为宫斗剧的一股清流,一播出就广受好评。看到女主一路升级打怪,简直爽得停不下来。
不过当播到高贵妃要活埋愉贵人和刚出生的小皇子五阿哥的戏时,吃瓜群众的心直接揪了起来!
就因为刚出生的五阿哥浑身都是黄的,就连眼睛都是金黄色的!这双“金瞳”,在大清那个时代,可是祸害,是不祥之兆啊。
待到民间游医叶天士出场,方才诊断出这五阿哥原来是得了病理性黄疸。
要不说是神医呢~不但知道五阿哥是病理性黄疸,还诊断出是由于愉贵人爱吃烤饼和糖糕,所以导致五阿哥才会天生带黄,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揭晓谜底~
黄疸是咋回事?
剧中所说的“金瞳”就是我们现代疾病“黄疸”中一个比较明显直观的症状,黄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新生儿黄疸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宝宝出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多数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有一小部分属于病理原因。
黄疸非常常见,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有肉眼可见的黄疸。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但生理性的黄疸只需要护理得当,会自行康复。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会在1~2周内消退,也有很多宝宝会持续1个半月,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甚至可能持续几个月。但如果胆红素急剧上升,进入脑细胞,造成“核黄疸”,就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
宝宝黄疸增加是从脸→躯干→四肢、眼睛变黄。
黄疸减退是从四肢、眼睛→躯干→脸退黄。
如果你很难判断宝宝的黄疸退没退,可以隔2~5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黄疸不严重,大概三、四周黄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过,早产宝宝相对要慢一些。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症状比较重,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而且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好好的新生儿,怎么就黄疸了?
宝宝出现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多。胆红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出生后宝宝建立呼吸,氧浓度提高,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导致较多红细胞降解为胆红素流入血液,再被肝脏从血液中清除。
然而,这时新生儿自身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能力快速处理那么多胆红素。这些大量产生的胆红素会在短时间内蓄积形成一个高峰。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孕妇整天吃大饼跟孩子黄疸有关吗?
实际上,医学界尚未有证据能证明蒙古烤饼等湿热食物与新生儿黄疸这两者间有直接的影响。
但如果真像愉贵人那样一天三顿以奶制的甜烤饼代替主食,是有可能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而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概率,也就提高了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
以下因素也会加重黄疸:
■奶量不足导致胎粪排出延迟、头颅血肿、同族免疫性溶血都是常见的早期黄疸的原因。
■严重的感染、红细胞先天的缺陷等疾病会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加,例如,婴儿自身患有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时,母亲进食蚕豆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也导致黄疸长期不退。
■母乳也可能会干扰胆红素的代谢,导致一部分孩子黄疸消退延迟,最长可以到生后12周。
宝宝除了黄疸,伴有吃奶和反应差、发热、吐奶、腹胀等表现,请及时就诊。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广东人多见)、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喂养延迟、腹胀等,如果皮肤黄染是暗黄色则可能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或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
有些孩子黄疸治疗好了都没找到原因,但也没关系,绝大多数不会出现反复。
家长对黄疸认识的误区
误区1:
以为新生儿黄疸不用治,多晒太阳就可以。晒太阳能帮孩子退黄,但小面积的暴露效果很有限,大面积的暴露孩子无法保暖,所以一般不建议通过晒太阳来给孩子退黄。
误区2:
担心光疗及白蛋白有副作用,不积极治疗,同样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孩子达到换血指征,家长担心风险和并发症而拒绝换血。
误区3:
治疗后黄疸稍有消退就急于出院,导致病情反复。
误区4:
认为黄疸是母乳引起的,所以中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而且通常没有危害。不过,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建议还是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再继续母乳喂养。
黄疸应该怎么治?
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目前已经确定对新生儿黄疸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
看完之后
是不是觉得高贵妃很可恶?
就因为发生率很高的新生儿黄疸
就要活埋了刚出生的五阿哥
准宝妈宝爸要切记:
如发现婴儿出现黄疸就应尽早治疗
往期精彩
宫颈糜烂是种病?如果有人问你做过什么,拿这个怼回TA!宝宝爱流口水,是病吗?2岁后还这样,别说没提醒过你哦!—END—
来源: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卫计委、荆门市妇幼保健院、果壳
编辑:龙华妇幼健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