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
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
导致黄疸的大致几类原因如下喂养方式▎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
母乳原因▎出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肠道微生态原因▎肠道中某些细菌还能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有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得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延长。
新生儿黄疸预防
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
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
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注意清洁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