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
黄疸产生原因
胎儿在妈妈子宫内是通过脐带,靠妈妈给提供营养,胎儿的生长发育后的废物也是通过妈妈的脏器帮助排泄出来的,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的原因。当宝宝出生后,自己的产生的胆红素,就要由自己来处理了,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很弱的,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被肝脏处理的胆红素蓄积在体内,达到一定程度,孩子就表现出黄疸。
简单说就是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还有就是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症状表现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巩膜和口腔黏膜发黄。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7天高峰期,出生7~14天自然退,早产儿可持续到14天后消失,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病理性黄疸可能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母乳性黄疸症状表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5~.0μmol/L(15~20mg/d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在月子中心内,我们会每天监测宝宝黄疸数值,出现黄疸较重时,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在最后,要提醒妈妈们,如果孩子在第一天,或者在生理性黄疸退去后又突然变黄,大便和饮食异常等,一定要越早就医越好,因为病理性黄疸确实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脑部发育。但身边也确实越来越多的母乳性黄疸,如果有怀疑那么不妨尽早先断一天母乳试试看。
联系我们
—治疗白癜风中药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