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刚当爸爸和妈妈的人来说,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是不是尿了啊,是不是拉了啊,是不是饿了啊,每一次哭都好像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似的。可是……诶?宝宝怎么黄起来了?
宝宝黄起来了,一定是生病么?
其实,宝宝黄起来是新生儿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叫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理性黄疸的标准为: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的话,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生后3-5天出现,5-7天到高峰,7-9天消退,最迟可延长3-4周;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mg/dl。
病理性黄疸的标准为: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黄疸已达到当日龄允许的最高值,或每日黄疸上升超过5mg/dl,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
胆红素分类中直接胆红素较高。
所以,不是每个黄起来的宝宝都是病态的,需要仔细去分辨,那么,宝宝为什么会黄呢?
宝宝会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对于各位爸爸妈妈来说,容易理解的也是囊括了绝大部分原因的有以下几点:
感染:母亲存在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生后不注意冷热或接触感染及潜在感染的大人,这些产前、产时、产后的感染都会使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
溶血: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ABO溶血或者RH溶血,都会是黄疸升高过快的原因。
饥饿:是的,没吃饱也会黄疸高,因为大便小便排得少,黄疸就排泄少,而且体内还会继续产生,慢慢得就积起来了。但是做好母乳早吸允、勤吸允,让妈妈早泌乳,多泌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此外母乳喂养的孩子本身大便多对排泄有益处。其他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宫内的缺氧和窒息、存在头部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遗传代谢性的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及其他外科原因等等,等等。
那么,新生儿黄疸改如何治疗呢?通俗的来讲,主要就是针对两个方面:减少黄疸的来源,加速黄疸的排出。从减少来源来说,其实比较难做到,针对病因的话有积极抗感染、溶血时及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去阻断溶血反应、严重时换血以减少红细胞继续破坏、纠正贫血、换出胆红素等等。加速黄疸的排出就相对简单一点,首先,家长们能做到的是让孩子多吃多拉,促进黄疸的自然排泄。上面说了,要做到母乳的早吸允,勤吸允。充分做好母乳喂养。这里插一句,做妈妈真的好辛苦的,需要得到家里人的大力支持。当然为了更好的母乳喂养,在没有指针时请不要随意添加配方奶,如果对此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医院也都设有母乳喂养门诊,由此可以帮到我们母乳不充分又焦虑的妈妈们!再次,黄疸严重时达到干预的指标时就需要光照疗法,这是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当然,这需要有相应的光疗设备,一般都需要住院来进行的。而在平时中,日光灯和太阳光也有类似的效果,但是对于温度、时长、强度等,也实在不好把握,所以这里不推荐。光疗同时也可以使用相关药物来促进黄疸代谢。比如口服肝酶诱导剂促进肝酶成熟、口服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大便的排泄等,进而促进黄疸的排泄,但效果因人而异,以上方法应用下黄疸仍升高,或者黄疸已经很高有造成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时就只能换血,将血中的黄疸快速的换出来,避免过多的胆红素引起胆红素脑病等后遗症。
综上所述,当宝宝逐渐黄起来的时候,各位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慌了阵脚。明确黄疸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大多数宝宝都能安稳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但是切记切记,一些土方、老方请勿轻易尝试,可能无效而且有害。
另外插一句,不要以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黄疸,就误认为黄疸没啥事。真的到达干预指标的时候还是需要积极治疗,因为长时间的高胆红素血症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听力损害,其后果不容小觑。在医师的指导下,对黄疸做好随访观察,该干预时不要含糊,可以观察时也不要太过焦虑。
最后,祝宝宝们都健康快乐!
宁波市医医院(台北医学大学宁波医疗中心)医院。医院医疗大楼8B病区,温馨的病房,整洁的环境,有一群富有爱心和高超技术的医护团队!
科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