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检查 > 小儿外科专家提醒新生儿黄疸非小事,延误

小儿外科专家提醒新生儿黄疸非小事,延误

发布时间:2018-10-11 19:49:39   点击数: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宝妈们都知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临床上,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家长们将病理性黄疸错认为生理性黄疸,延误治疗时机,后果将不可设想。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症状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呈现黄染,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然而,如果新生儿黄疸发生以下任一情况时,家长要警惕宝宝是否患了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送医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消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警惕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近日,医院小儿外科就收治了这样一位出生不满1个月的女婴小园,小圆的父母告诉医生,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黄疸,一直没有消退,而且大便的颜色一直是陶土一样的白色。经过检查,小圆确诊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胆管炎症和肝纤维化所导致肝内外胆管闭锁并在婴儿期出现梗阻性黄疸的一种疾病,如不能有效治疗,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以及终末期肝功能衰竭死亡。

胆道闭锁的标准治疗是尽早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及必要时行肝移植手术,手术最佳时期为出生后三个月以内,超过三月大患儿kasai手术效果不佳,非手术治疗患儿常在2岁前死亡。

为此,小儿外科何荣佳科主任组织科内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在小圆出生30多天时就为她进行了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的小圆皮肤黄染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大便也开始变黄了。现在的小圆正在接受小儿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小圆的父母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仍需要持续规范的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发展到后期,肝移植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Kasai手术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患儿在成人之前需要肝移植来救治。

小儿外科专家提醒:先天性胆道闭锁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发现宝宝黄疸没完全消退,且进行性加重,大便颜色逐渐变白,医院就诊,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赞赏

长按







































白癜医院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jc/394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