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新生儿家长或多或少接触过“黄疸”,但有些家长包括准妈妈准爸爸在内,对这样的知识深感匮乏,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下有关“黄疸”的一些知识。
我们拟将黄疸作为一个系列科普,今天主要谈的是黄疸概念及生理性黄疸。
一、什么是“黄疸”
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的黄染,当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时就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家长可通过肉眼观察大体判断宝宝黄疸的程度: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脚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
在我国,超过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的总胆红素增高,一般足月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晚不超过2周。
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儿晚1-2天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但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3-4周。
宝宝的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大便颜色也不会发生改变,个别宝宝有食欲减退,一般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三、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新生儿出生时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而新生儿的肝功能还不是很健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同时血浆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也不足,尿和大便中胆红素的排泄量相对较少,当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皮肤黄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