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检查 > 金里千用灯笼草治疗黄疸的经验

金里千用灯笼草治疗黄疸的经验

发布时间:2017-12-30 7:53:53   点击数:

士材学派第78期

整理:王鑫金庆江

医家介绍

金里千先生,学名家驹,生于年,吴县甪直人,为士材学派第十代医家,江苏省名老中医。16岁从业于岳父、吴中名医殷骏生门下学习中医,尽得岳父衣钵。年春自设诊所开业行医。年前为上海中医学会会员、《医界春秋社》社员、江苏全省中医联合会撰述员。

我乡(吴县甪直)一直以“灯笼草”为治疗黄疸的有效药物,经此治愈者,难以胜记。犹记笔者23岁时(即年)曾患黄疸,憎寒无热,胸闷食减,全身疲乏,面目发黄,右胁隐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状如柏汁。适值农历年底,即用民间单方以灯笼草煎汤加糖服之,未及旬日,小便渐淡,黄疸渐退,诸恙随愈。

考证:“灯笼草”之名见于唐本草,俗名“金笼灯草”,北方称“红姑娘”,原名“酸浆”。早见《神农本草经》。系茄科酸浆属,产于野川泽间,随处有之。为湿草之多年生草本。春自宿根生苗,高二三尺,叶卵形端尖。夏月开花,结实为浆果如灯笼。生青熟黄,甚为美观。吴县地区多于夏秋季杂生于毛豆(黄豆)箕中。

功能:解热除烦利尿,为轻泻药。弘景谓:“治黄病多效”。苏颂谓:“治热结目黄”。

验案:

(一)胡某某,女性,51岁,吴县甪直中和居会。年1月,初起时头晕疲乏,食欲减退,胸胁苦闷,右胁下隐痛,恶寒微热,体温37.5℃左右,便难溲赤,经治后头晕寒热均退,继发黄疸,面目俱黄,肤黄并不明显,溲赤如柏汁。小便检验:尿胆原阳性,因限于条件,黄疸指数未经测定,嘱用“灯笼草”煎汤内服,五日后黄色已退,半月以后,复查小便尿胆原转为阴性,即恢复健康。

(二)萧某某,女性,64岁,吴县甪直镇中市上塘街,年2月,恶寒发热,体温37.5—38.5℃,胁痛泛恶,胸闷咳嗽,面目发黄,小溲短赤色浓。经过西医治疗,未见显效,亦嘱兼服“灯笼草”,10日后即获痊愈。

(三)张童,男性,苏州市干将坊,年6—7月间一家兄弟三人10、8、4岁,同时患肝炎(医院确诊),寒热发黄,体温不高,常在37.3—37.5℃,初就中医治疗,用茵陈、山栀等清热、渗湿、利尿之药,服后有不同程度之好转,但小儿怕吃煎药,改用“灯笼草”煎汤加糖服之,均能渐次向愈。

用法:取全草二株(根、茎、叶、实俱用),煎取浓汁加糖,适量内服,一日分二或三次服。

(编者按:酸浆《神农本草经》云:“主热除烦,利水道。”郭佩兰·《本草汇》:“酸浆,味酸、苦、寒、小毒。治黄病热烦,疗咳嗽多睡;咽痛骨蒸俱用,痰壅风热并宜;驱三焦肠胃实热,理妇人胎热难产。”传染性肝炎类多湿热发黄,故灯笼草最相宜。朱丹溪谓:“灯笼草能除湿热,轻能治上焦,故主热嗽咽痛”。可知酸浆不独治黄疸,对热嗽亦有特效。此药中药店中亦有出售,名“挂金灯”,价甚廉,农村取得更易,值得推广。)

(本文由金里千发表于年第1期《江苏中医》杂志,由士材学派编辑整理,仅供学术交流之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人赞赏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好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jc/180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