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医院,小王和小李同时生下了各自的第一个宝宝,两个宝宝不仅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都是黄疸儿。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发现,虽说两个宝宝看着都还是黄黄的,可是“命运”却截然相反。
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小王的宝宝虽说看着还有些黄,但是医生却说:“宝宝没什么事儿,不用治疗,回家后正常喂养就可以了。”而小张的宝宝却被告知情况不怎么乐观,需要送进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全面治疗。为何同样都是黄疸患儿,结果却差别那么大呢?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一般黄疸程度比较轻,宝宝情况也比较好,吃、睡也都算正常,不会伴有其他严重的临床症状。这种黄疸宝宝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宝宝能吃、多喝水、能睡且大小便正常,那么一段时间后宝宝的黄疸就会通过自身代谢而好转的,就像文中小王的宝宝一样。当然在此期间,这类宝宝的家长还是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和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时间等情况。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黄疸较重时,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