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检查 > 黄疸症,您了解吗

黄疸症,您了解吗

发布时间:2017-12-14 14:17:57   点击数: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但是黄疸在现在社会被发现时为时已晚,老中医的方法显得更加的有提前性,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中医对于黄疸的辩证及十种不同黄疸症的治疗方法!

黄疸症鉴别诊断

主症特点

兼有症

舌脉

病证诊断

面目全身发黄、色鲜明如橘皮

发热口渴、厌油食、恶心欲吐、胁痛腹胀、尿黄浊、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数

热重于湿证(阳黄)

面目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

头重身困、胸脘痞闷、纳呆腹胀、便溏

苔厚腻而黄脉濡缓

湿重于热证(阳黄)

面目全身发黄、病起急剧

神昏谵语、壮热烦渴、肌肤发斑、衄血尿血

舌绛苔黄脉弦滑

热毒炽盛证(急黄)

面目全身发黄、症状反复

右胁剧痛牵引肩背、发热恶寒、便色灰白

肝郁胆滞证

面目全身发黄、色黄淡或如烟熏

畏寒肢冷、脘闷纳呆、便溏腹胀

舌淡苔腻脉迟缓

寒湿阴黄

面目全身发黄、晦暗浊滞

胁下癥积作痛、皮肤有蛛丝纹缕

舌青紫有瘀斑脉弦数

肝血瘀阻证

十种黄疸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和小编互动,小编会尽力的帮助您!也欢迎您将这些有用的知识分享出去,帮助更多人!传递一份爱心,是常青树之家的精神所在,感谢大家的支持!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jc/165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