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关爱乳房--
关于黄疸,最近有不少爸爸妈妈问:
“听说黄疸是由母乳引起的,是真的吗?”
“是因为吃母乳才得黄疸吗?怎么能预防啊?断奶吗?”
……
那黄疸是怎么来的?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得了黄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
判别方法为:用手指将躯干部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医院检查和治疗。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在生后2~3天后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②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③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④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②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③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⑤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为何宝宝的黄疸总是退不了?①母亲产前用药:如给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
②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
③分娩时损伤出血,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④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而使胆红素游离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可增加肠一肝循环,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孕母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陈冲剂。自确诊时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黄疸是因为母乳喂养引起的吗?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建议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数,或者添加配方奶补充等方法,黄疸就多半会消退。让你的宝宝摄入足够乳汁,一般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每天至少要哺乳8~12次。
得了黄疸我还能进行母乳喂养吗?根据中华医学会于年10月发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于确诊的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本身有关的黄疸),建议处理如下:
(1)若TSB(血清总胆红素)<μmol/L(15mg/dl),不仅要继续母乳喂养,还要适当增加喂养次数。频繁喂奶(每24小时8~12次)可以减轻母乳性黄疸,因为喂养可以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同时应学习正确的姿势和哺乳方法,加快胆红素的排泄,使宝宝尽快退黄;
(2)当TSB>μmol/L(15mg/dl),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人工喂养;当TSB>μmol/L(20mg/dl),加用光疗。此时暂停母乳甚至加用光疗是为了让胆红素含量下降,以避免因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不良后果。
所以如果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停母乳,应该通过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再决定。必要时该抽静脉血就得抽,不能一味心疼孩子。
37度奶牛小提示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所以很多宝爸宝妈会特别着急,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其实,坚持母乳喂养或是光疗都比用药更有效!
即便是因为母乳而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健康--
欢迎到店参观:
上海:
浦东-八佰伴上海湾广场号(近八佰伴)
闵行-莲花国际广场A(近南方商城)
长宁-体操中心武夷路A(近长妇婴)
虹口-花园路1号
宁波:世纪东方广场
嘉兴:市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