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病例 > 举重若轻聊吃饭上微课文字稿

举重若轻聊吃饭上微课文字稿

发布时间:2018-9-12 23:08:46   点击数:

食为天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开始要用自己的肺呼吸,用自己的嘴巴进食,对于一个没有自带说明书的小小鲜肉能否顺利地成长并适应环境,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在营养方面的经验和观点,虽然我曾经的工作有一大部分是在分析食物的热量,营养素的配比,食材的搭配,但是今天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并不打算跟大家讨论关于数字的东西以及各种食物的食用建议。这些知识浩如烟海,我想要尝试跳出知识点,带给大家一些宏观的建议。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妈妈,我也希望能给你一些知识上和心理上的支持,让家长们能够更平和,单纯地看待吃饭这个其实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我将要从营养和安全方面跟大家来探讨吃饭这一话题。

了解身体的需要

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大约有7种,之所以称之为营养素是因为①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②缺了不行,会出问题。

每一个物种,它的基因决定着它的各种物质(营养素)的比例,比如说我们看食物成分表,猪肉,它有多少蛋白质多少脂肪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微量元素,一目了然。其他食物(生物)亦然,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食物。

作为人类,我们需要的是最接近我们需要的配比。在食物链中我们是消费者,就是要把其他的家伙吃了变成自己的躯体,那就是把别人组装好了的乐高拆掉,按照我们的蓝图(基因)拼成我们自己的。如果别人的本来是个房子,我们也准备建房子,那这个利用率就高,如果别人的是辆车,那对我们的房子来说可利用性就比较低了,可能你拆掉十辆车都不一定能凑出来你的房子,而且还会剩出来一堆用不上的东西。

一定有人要问,那么营养素之外呢?是的,一个天然的食物,除了包含人们所需的营养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也有不少是好东西,但它们都不是必需的。过分强调那些东西,大约都是有商业目的。

一岁以内的宝宝

话题回归到孩子身上,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岁以内的宝宝,母乳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母乳是来自人类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孩子的全部需要,对于小婴儿来说,他要建他的房子,妈妈这里就有现成的全部组件,每样组件的数量也不多不少。这真是求什么得什么,完美~~

当然也可以选择配方奶,是的,配方奶,它是按照母乳的营养比例进行配比的,也可以作为婴儿的主要食物。所以你说,配方奶那么贵,我用普通牛奶行不行,用羊奶行不行,答案是肯定不行。一岁以内的宝宝,尽量满足奶的需求,辅食吃得再好,如果奶量太少,在营养均衡和利用方面,还是会有一些值得担心的问题。辅食之所以称之为辅食,就在这里。

我遇到过一个妈妈,她非常的焦虑,她问我为什么一次喂奶前和喂奶后,宝宝的体重没有变化,这是不是证明她没有奶。这让我惊呆了,惊异于她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去考量奶量。我好像没有回答她,我只是安抚了她的焦虑,我不能怂恿她去买一个更加精准的体重秤,何况,影响体重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排泄:呼吸,排汗,排尿)。对于喂奶,我不打算讲得太详细,主要思想是按需求喂奶,妈妈或养育者,配合宝宝,满足宝宝。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是否进食的权力,他可能睡着了,也可能把脸扭开,表示不需要进食,在他需要的时候,他会发出信号,相信一个有原初母性灌注的妈妈,可以接收到并且及时地满足孩子。

接下来我们说辅食,①时间,六个月开始。不足4~6个月时由于消化系统不够成熟,容易引起过敏,呛咳等问题。我还希望你能想起我说过的,婴儿的胃容量小,吃了辅食占了肚子影响奶量,未见得是好事。②除了奶类,可添加主食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制品类。注意盐和糖的含量,适当喂水。在安全的基础上兼顾各个种类。

我婆婆给我讲过一个邻居的事情,小婴儿皮肤黄染,去看了也不是黄疸,没有器质性的问题。最后排查原因发现是奶奶每天只给孩子吃胡萝卜泥这一种食物,造成皮肤着色,后来引入了其他辅食,降低了胡萝卜的比例,孩子的肤色恢复了正常。这个案例里面,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肤色这一个问题了,而是整个膳食结构的不均衡。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我们需要拆掉别人的积木来拼我们自己的房子,可是只有部件很简单的车,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营养素不足,一部分营养素过剩的局面。过剩,并不是不值一提的事,有些营养素过剩,是会有毒性的。

③不能给的食物:普通奶类;坚果类和花生酱,硬糖和软糖,整个的葡萄、樱桃等,蜂蜜,小块的硬的水果蔬菜,爆米花等。大家可以参考更多关于饮食安全的科普。

幼儿

如果前面的观点大家能够接受,我想再进一步聊聊。我们人类是动物,血肉之躯,那么哪些食物看起来更像是我们的菜呢?答案是——动物!对了,就是吃肉!肉蛋奶,还可以加上一个豆制品。这个听起来好像和近年来倡导的饮食思路有点出入,但是别忘了动物性食品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孩子来说。孩子不吃肉,如果连蛋也不爱,我就会有点担心蛋白质的摄入量了。

蛋白质是构筑这座房子的砖瓦,是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学过营养师的朋友都会知道,一个蛋白质,怎么那么多要计算的东西,什么生物价啊,氮平衡啊,消化率啊,氨基酸评分啊,都是在试图精确地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做出分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就没有那么麻烦。维生素矿物质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孩子在众多的水果蔬菜中,接受几种,难度还是不高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认识每样食物的形状,颜色,香气,口感……妈妈们也可以开始逐渐地向孩子介绍每一种单独的食物,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为了膳食的均衡和消化,常常做一些高度混合的东西。然后进一步把进食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对于超过一岁的孩子来说,任何一种食物都是可以尝试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基本完善,并且在膳食种类丰富的前提下,对单一食物的营养全面性要求降低了。因为建起他的房子,他可以选择的模块种类有很多,那么构建完整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了。

这个时候,要看的是全家的饮食习惯和膳食食谱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和大人的饮食很难完全分隔。如果你是山西人,你可能会给孩子做面食,如果你家在沿海地区,孩子可能更多地接触鱼虾水产,如果你是四川人,你的孩子也会早早地接触辣椒。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们,一定也会为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慨吧。之所以提起这一点,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育儿也变得统一旋律了,我看过太多太多精致,色香味形器,堪称完美的辅食作业了。华夫饼,牛奶,蓝莓,西蓝花,美不胜收。我常常担心,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是不是能循着美食找到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饮食实在不怎么健康,那么,先调整自己的。

孩子的饮食有什么特殊性

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个课我在准备的时候,有朋友说你要讲讲孩子有什么不同啊,他们的需要有没有什么特殊性啊,有什么戒律,有什么必备?我的回答应该是,没有。确实,我没有更新鲜的知识点,特别吸引眼球的成果拿出来,因为如果它足够重要,那么传播速度一定是惊人的,你不可能在我的微课这个场合第一次听到。而那些重中之重的要点,就像孕早期要吃叶酸一样,就像D3还是要记得一样,早早地就会传到妈妈们的耳朵里。对于某种食物是不是能吃,我要说的是,没有哪种食物吃下去会有不可挽回的后果(有特例,比如说PKU患儿,比如说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孩子,这里我说的是绝大多数情况),对于日常食物,也许因人而异,也许因时而异,也许只是心理作用,吃了会出现不适,吃了会出现什么效果(要注意的是,两件事情前后发生且间隔很短,不代表存在因果关系),没有多少参考意义。如果每天听他人说,我家孩子不能吃苹果,他家孩子吃了酸奶马上拉肚子……那很可能,可吃的食物就寥寥无几了。能不能吃大可以自己去试一下,在这里不包括求医问药范畴。

关于要不要补充一些营养素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缺乏,原因有以下几种,百度可以找到。1、营养素摄入不足。2、营养素吸收不良。3、营养素利用减少。4、营养素损耗增多。5、营养素需要量增加。6、营养素消耗与排泄增加。7、营养素破坏增加。8、饮食因素。之所以列出来,是想告诉大家,是否缺乏需要专业的检查和判断,并且有些缺乏的原因,不是补可以解决的。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出现了营养素的缺乏,躯体一定会表现出一些症状的,而细心尽职的妈妈一定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并没有缺乏的问题出现,补了也并不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热衷学习科普的妈妈一定接触了很多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可以满足97%的人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范围。另外,可能出现问题的前提是长期摄入不足,而不是一朝一夕。我曾经也为自己没有特意给孩子做饭,而是出去凑合了一天,深深地自责过。现在回望一下,真的没有这个必要。

这仿佛又把事情推向了一个未知的,很难探究的境地,我之所以还要说出来,是希望给忧心忡忡的妈妈们,松松绑,让她们可以睡个好觉。

每一个宝宝都是鲜活而独特的,不能被一视同仁或者一成不变地对待。每个宝宝体内,都燃烧着生命力的火苗,这种朝向存活、生长及成熟发展的强烈欲望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它自会促进宝宝长大成人,而我们不必完全搞懂它是怎么运作的。这就好像你把一个水仙花球茎放到窗台的花坛里,你完全明白你不需要教它如何长成一株水仙花。摘自《妈妈的心灵课》这段话是温尼科特说的,我之所以放在这节课中,是因为,作为一个人的生物属性,也有同样的特点。人类也是高度杂合的物种,我的两个女儿就是陕西血统混江西血统,这种杂合性,会让人类的特性更加千差万别,有的黑一点有的白一点,有的头发黄有的头发黑,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吃得多的,基础代谢高的,生长发育快的,体力活动大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宝典可供参考。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故事,但愿大家还记得。

讲到这里,我有一点点惊异,因为我的方式确实跟大多数营养课出入不小。我想我们会有机会仔细地聊一聊,富含钙铁锌的食物,或者做什么样的准备让孩子更爱吃肉或者吃菜,一个小胖子怎么样减减肥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我也相信,细心的妈妈,已经通过许多途径,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即使没有特效的办法,妈妈也可以接纳孩子的实际状况而不至于焦虑过度。

完全没有数据,一定还有人不习惯,为了看起来真的像一堂营养课,在这里附赠几张图片给大家。出自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讨论吃饭这个话题,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知识请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bl/373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