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相信对于新生儿黄疸、很多家长都不陌生、这两个字也曾是小编初为人母时的噩梦。
宝贝出生两周左右、就发现皮肤和眼珠发黄、然后医生说宝贝有黄疸需要住院治疗。清楚的记得宝贝住院期间被蒙住眼睛,孤零零的躺在暖箱里,全身被蓝色的光笼罩着的情形,自己心疼不已、热泪盈眶。最近小编身边出现几位有黄疸的新生儿、家长们都非常担心。
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生儿黄疸分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非常常见的现象,好在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理性的,一般在2周左右会消失,不会给孩子造成危害。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因为早产、溶血、感染、喂养不当、或者胆道堵塞等原因,胆红素产生得特别多,或者代谢、排出特别慢,导致血里的胆红素特别高,持续时间特别长,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宝宝如果患上黄疸,妈妈们一定会十分担心,下面就介绍一下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几种方法。
首先,如果宝宝患上的是生理性黄疸,那么一般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发病一周左右之后发黄现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长也可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此外,可提前早开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这样对黄疸的预防和消退也有帮助。晒太阳是能帮孩子退黄的,但小面积的暴露效果很有效,大面积的暴露孩子无法保暖,而且直接让新生儿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还会损伤孩子皮肤,所以不建议通过晒太阳来给孩子退黄。
当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就必须接受治疗,不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和食物治疗四种。
1
光照疗法
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2
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3
药物疗法
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4
食物疗法
食疗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也能缓解黄疸症状,但不能彻底把新生儿黄疸治好,所以妈妈们还是医院看病,遵照医嘱吃药。
希望这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可以帮助到大家!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