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黄疸 > 黄疸病例 > 冬至到儿科来看病

冬至到儿科来看病

发布时间:2018-1-9 16:25:58   点击数:

11:30的儿科门诊大厅仍座无虚席

(本文字,预计阅读8分钟)

润老二已经连续两天呕吐、稀便、间歇高热,床单换了n条,衣服换了n套,半夜里儿子哭唧唧地喝水、吐了、又喝、又吐,盆子声、杯子声、脚步声,比早起的铃声还好使,两夜没睡好。

在经历了今早润老二吐黄疸水的一幕后,我们医院看病。医院,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走进儿科门诊大厅的一瞬,还是惊呆了!

候诊区四排近四十个位子全部坐满,旁边还站着等座的病人,三个诊室内和门口堆满了人,看不到里面任何状况,打针区、付费区、检验区都是排队的人。

为了快点看完病离开,我挂了普通门诊号。挂号后抱着儿子在最后一排靠边的位置坐下来等候。儿子不舒服,两日没怎么进食和饮水,小嘴唇起皮皲裂,闭着眼睛,昏沉沉地睡。

环顾四周,几乎所有的大人孩子都全副武装,口罩、水瓶,还配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医院这个交叉感染的“重灾区”有危机感,却又不得不为了孩子的健康前仆后继地冲进来。大家少言、谨慎,候诊区中一种紧张气氛在弥漫。

我挂的普通门诊号号,此时液晶屏幕上显示已看到94号,95号准备。虽然只有十几个号的间隔,等候起来如坐针毡。有那么一瞬,我希望用意念,将数字从94号迅速地变成号……

前排一位老人恰巧也举着手中的挂号单端详——2号专家门诊,排序86号,而那一刻字幕上2号诊室看病排序只到了28号。我不知道他们等待近60号后,上午是否还能有机会走进诊室。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走进诊室,却被身旁一个接一个拿着化验报告冲进来的家长撞的七零八落。护住孩子,我抱着他坐在诊室唯一的椅子上,面对着医生。儿子依旧不说话,他已难受的无暇他顾。

候诊的间隙里,我得以端详面前的女医生。她三十多岁,长发,戴眼镜,挂着口罩,一边听着家长叙述病情,一边在病历本上以风一样的速度“画”着字——我失去了对文字内容的兴致,而对她“认”得出病例前页别的医生“画”出来的字感到惊奇。她说话的语速快而清晰,每句话的结尾都有若干个重复的“哎”。

比如她跟病人家属说:记得回家吃某某颗粒,哎,哎,哎!头孢不用吃了,哎,哎,哎!多喝水,哎,哎,哎!

这个“哎”字透出了她极力想放慢说话的语速,但又不得不短平快结束目前的诊断,虽然自言自语有些莫名其妙,但实在是难能可贵。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桌边茶杯里的水,因为长时间没人饮用,表面浮了一层膜。医生的左手背顺着血管的方向有一条浅灰色的线,应该也是不久前输液造成的。

因为医生的敬业,诊疗室人满为患却秩序井然。偶尔闯进来几位急症的孩子,等候的人无一例外地退到一旁,把治疗的机会留给疼痛的孩子们。

终于轮到我们,女医生敲敲润老二小肚子说腹胀,看嗓子的时候,一块板压进老二的嗓子,瞬间引发了呕吐,润老二可怜兮兮的把早上吃的几口烂面条全吐出来……

医生说这是今天第三个在诊室呕吐的小朋友了,开了化验单子和肌肉注射针剂,我抱着老二离开了诊室,老公留下来清理现场。

即将打针的润老二无奈的望着护士阿姨

肌肉注射,比预想的简单。老二心知肚明此针非打不可,只能默默地注视着妈妈缴费、爸爸取药、护士呼唤自己趴在诊疗台上的全过程。静默,是无声的抗议。

护士严阵以待,嘱咐我和老公分别按着他的躯干和胳膊,我扑哧笑了,告诉她们,儿子从小到现在打针从来不乱动,哪怕是吓的要死,也仅仅哭两声——他的懂事让我心疼。

打完针,润哭泣了一小会儿,抽血的时候就很平静了,我今天还征求了他抽血哪只手的建议,他主动把右手伸出来,全程一声不吭。

就像姥姥曾经说的那样,润老二很懂事,才三岁的他总有一大堆的道理,心里装着所有人。

今天抚摸他的小手心,兴许是缺水的缘故,他手心的皱褶格外多,这样的手相意味着未来比较操心——我和老公之间,老公手心皱褶多,也的确是操心的那个。

抽血完毕,我们躲开儿童门诊。跑到门诊大厅小坐,不到五分钟,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病毒性感冒。

再次回到诊室,后面的孩子和家长把屋子堵的水泄不通。为了尽快离开,我一个人拿着化验单和病例挤进去,耳边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那是怎样的揪心呢,每个家庭都希望尽快看完病离开,但偏偏遇到医生少病人多的窘况。

看着医生一刻不停的诊断、开药、叮嘱,所有人按部就班争分夺秒,大约等了半个小时,终于轮到我,医生确诊为胃肠型流感。根据体重开了百蕊颗粒、奥司他韦颗粒,叮嘱我两个孩子隔离,别互相传染,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这一波倒下的都是这个症状。

走出诊室,取完药,我回头看向儿科门诊大厅,比我刚到这里的时候人数少不了很多。11:30,普通儿科诊室已经看完了位病人,而前面那位等候二号专家诊室的86号病友在我离开的时候也没排上队,上午看病恐怕要泡汤了。

回到单位,得知同事前医院儿童门诊,下午四点已经无法挂号了,原因很简单,病人太多,当天已放号结束。

其实我今医院之前,去社区门诊看病过。曾和医改的一位工作人员探讨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是社区门诊的重要职责。像我儿子这种感冒应该可以看吧,谁知去了还没等诊断病情,就被“请”了出去。是的,你没猜错,社区门诊没有儿科,最医院排队。

我医院儿科门诊还不是本市最热门的儿科门诊,最热门医院儿科门诊。举一个小例子,今年上半年我带着老大看东部市立儿科急诊,时间大概是晚上八点左右,身后那位妈妈说,医院赶过来,她在那边挂号后一看,前面还有一百人在排队等候,估计天亮也轮不到她……

时至今日,我仍觉得她的叙述有些夸张,但从数据上看,“患多医少”的窘境是实际状况。“看病难”是家长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个孩子生病,全家跟着忙活”的现象极为普遍。再加上二胎全面放开之后,二胎家庭常被病毒“一窝端”,顾了老大顾不了老二,手忙脚乱的状态让家长们颇为苦恼。

11:30,儿科门诊刘医生已经看到第位病人

今天查阅了一些资料,目前比较集中的几个导致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如下:

1.儿科医生严重匮乏。据年卫计委披露数据表明,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也就是约儿童才配比一位儿科医生,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儿科医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由来已久。网上一则消息,一位急诊儿科医生工作了一夜才在早上看到了前一夜挂号的孩子,家长怨声载道,医生工作一夜脸都绿了,辛苦却不被理解,甚至招致辱骂,这样的工作,实在令人望而却步。

2.传染病爆发扎堆看病。例如每年12月下旬到转年2月下旬,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高发期,医院都会迎来患儿就诊高峰。

有的城市已经设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孩子可以在基层机构治疗转诊。我所在的城市去年政府出台的《青岛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但青前的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和服务能力仍然有限,儿童除了每个区设置的妇幼保健院可以首诊外,医院就医,医院就诊量过大,也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3.医院的接待能力有限。比医院,4位儿科医生,预计一天门诊量至人次,最受青睐的青医附院一天的门诊量则高达人次。所以才会出医院,下午四点挂不上白天号的现象了。

4.儿科医生待遇普遍不高。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加上医疗界一直在呼吁理性应用抗生素,家长大多选择保守的技术手段治疗,比如让发烧孩子多喝水、冷敷等,儿科的收费自然也就偏低。儿科赢利少,人力投入多,医院热门科室如外科等收入少三分之一,再加上儿科容易有医疗纠纷,医院都不愿意发展儿科。

11:30,专家门诊门口等待的病人及家属

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在儿科诊疗多一些理解,但终究这些问题不是老百姓能解决的,只能呼吁医改体制多考虑儿童看病难,甚至看病贵的现实。

医院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互相理解和包容,让儿科门诊飞速运转,尽可能多的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再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减少中招的几率,比如此次集中爆发的乙(B)型流感病毒,做到有效预防和治疗。

首先应该避免被传染。我也反思老二倒下的原因,不外乎老大携带病毒回来传染给他,也有可能是发病前一天曾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课程受到了传染。说到底,病毒防不胜防,孩子太小了,抵抗力低,成了“重灾区”。唯一的方法只能是“躲”了。口罩戴起来,课程缓下来,密集地方远离开,多运动,饮食多样化,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健康的体魄。

二是了解乙(B)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记得一位医生打过一个比方,围桌而坐的小朋友,只要携带病毒的孩子打一个喷嚏,同桌孩子都可能被传染。乙(B)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再经手接触自己的口、鼻、眼,导致感染。流感潜伏期为1到4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

三是注意观察感染后的症状。此次乙(B)型流感病毒大面积传播,症状大多数为急性起病、发热、咳嗽不止,有时也会出现发烧伴呕吐、腹泻等,润老二就属于后者。重症患者可能引起肺炎、休克、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一旦孩子有了感冒的症状,且有了明显上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医院化验血常规,明确诊疗方向,遵医嘱服药治疗。

四是注意避免交叉传染。如果已经有家人得了乙(B)型流感病毒,要将病人的水杯、碗筷与大家隔离开来,病人病愈后也要及时在热水中煮沸消毒。勤晒被褥,定期通风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给体弱的家人注射流感疫苗。

五是儿童患病后的护理方面。如果是呕吐腹泻症状的流感,建议在孩子呕吐初期禁食一段时间,待呕吐停止了,饮食少食多餐,以烂面条、稀饭、馒头为主,适量服用。如果呕吐不止,甚至呕出了苦胆水,医院查血,遵医嘱服药,大概服药三天后孩子病情会好转,再巩固一至两天就好了。血象不好的建议隔日复查。

今天冬至,老妈包了饺子,儿子围着桌子转圈也不敢吃,最后他告诉我:“妈妈,等明天不吐了,就可以吃饺子了。”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心疼他,回想今天看病的不易,真心希望孩子们没病没灾的,即使看病也享受医疗简便快捷的服务。孩子健康了,家庭也稳定了,否则,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个冬至,还真是难忘!

沈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寻梦环游记》: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

听说有人来S商学院做SPA?

戏里戏外,“求实”是演戏,也是人生

《查令十字街84号》,愿此生不错过,默默相守至白头

千万不要把批评当作爱

竞选季,你该如何面对落选受挫的孩子

别说笑了,你根本不懂怎么爱孩子

女孩,你应该为自己只争朝夕

等待是一壶烧不开的水

家庭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爱的教育

那些被细节成就的爱情

当下即是幸福——《树下无言》读后感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shizhile.com/hdbl/195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