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某医院新生儿科接收过一位黄疸宝宝,出生二天黄疸值就很高,住院接受治疗,3天后,家长认为黄疸值下降很多,觉得黄疸不是什么大事,就强行出院了,出院一周后,家属再次来到一院,这时的宝宝皮肤金黄,角弓反张,发生核黄疸,让所有人惋惜的事,宝宝由于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失去了生命。在为这个宝宝惋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新生儿黄疸绝不简单......
什么是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
1.生理性黄疸:
据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生后10到14天会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就出现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黄疸。
3.母乳性黄疸: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会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然消退。
4.核黄疸:
又称胆红素脑病,是指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病理性损害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新生儿,以致病人出现肌张力增高、发热、惊厥、呼吸不规则,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当胆红素mol/L或经皮测胆红素>20mg/dl。胆红素会造成大脑基底神经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的脑细胞坏死,故称为核黄疸。
生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1、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眼白部分)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注意观察婴儿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4、生理性黄疸的宝宝,可以多晒太阳,阳光有助于退黄
新生儿黄疸目前问题在于家属对黄疸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随访措施,是造成新生儿黄疸严重危害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及护理
(1)胎黄常因准妈妈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准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孕妇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新生儿发生的黄疸大都是轻中度,一般无需治疗,注意宝宝喂养量要足,定期门诊监测,生后2周左右大部分会自行消退。少数宝宝需要住院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是蓝光照射。特别严重者要换血治疗,防止胆红素对脑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但重度黄疸易发生脑损伤,特别是听力和运动方面受损。
输12
友情提示
亲爱的小宝贝出现任何小状况,记得及时就医,医院儿科24小时无间断为您服务,-
十六微讯
作者:小石榴